西宁市城东区聚焦“四个紧盯” 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21-12-21    浏览量:

  今年以来,西宁市城东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有关部署,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坚持把生态优先作为全区发展的“生命线”,切实履行组织部门重大职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全区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贡献东区力量。

  紧盯班子政治建设。充分发挥组织工作的政治引领功能,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引导。发挥表率作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区委带头开展专题学习,引导全体县级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识,切实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细化工作措施。区委组织部结合省委全会精神和《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积极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工作全部纳入区级考核体系中,并把相关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课程中,引领各级领导班子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强化作风保障。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作为淬炼真抓实干工作作风的难得契机,纳入有关部门的重点任务进行季度调度,逐一落实整改责任,确保具体到个人,加强整改全过程的督办督查,确保善始善终、见首见尾,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紧盯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全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找准生态文明建设切入点,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结合文章。着眼社会治理。深化“一河两岸”党建项目载体,整合辖区优势党建资源,打造“惠民党建”联盟,聚焦环境保护、五一早市、河道治理、便民服务等工作,积极为辖区群众有效解决关系切身利益的困难问题,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社会治理和群众服务水平。聚焦乡村振兴。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等方式,引导全区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学好学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生态振兴的重大意义。由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牵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由各村“两委”向发改、卫健等部门申报农村新建厕所项目,并按相关程序开工建设,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已新建厕所34座,全面覆盖15个村。同时,由村“两委”组织村全体党员干部对相关水渠进行疏浚清淤,为改善人居环境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优化党建考核。每年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坚持将涉农街道党工委在开展乡村振兴特别是党组织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纳入述职评议考核中,考核结果不是“好”等次的,年底领导班子绩效目标考核不得被评为“优秀”等次。

  紧盯干部人才工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强化干部选用。将绿色发展职能部门作为班子建设重点,为区委绿色发展办公室配备了一名年轻干部,做到业务对口、才配其位。突出教育培训。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将污染防治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各类干部主体培训班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教育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转变理念思维,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目前已开设主体班次5次,培训党员干部500余人次。做好人才引进。注重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进人才,依托西宁市“聚才引才555计划”引进从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1名,为全区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储备了人才,增强了后劲,提供了智力支撑。

  紧盯健全考核机制。党中央和省市委关心关注什么,基层就考核什么,始终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属性不断得到彰显。树立考核导向。注重发挥生态考核“指挥棒”作用,整合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生态保护任务考核指标,大幅提高考核分值,进一步明确全区重生态、重保护的考核导向。落实一票否定。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任务,对绿色发展工作进展缓慢、没有明显成效的领导班子和发生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领导班子实行“一票否决”,倒逼相关部门“一把手”严格履行生态保护职责,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日常考核。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的日常考核,通过季度调度、谈话了解、走访调研等方式,对在资源消耗、生态效益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或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函询,直至组织处理。依托“青海省考核管理系统”,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对各项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进行季度考核、季度通报,确保每项任务压茬按时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