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小巷改造铺就群众幸福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1-12-22    浏览量:

  宽敞了、美观了、规范了,一条条小街小巷华丽转身。

  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小街小巷连接着千家万户。今年,城西区将小街小巷改造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不仅在细微处下功夫雕琢,而且花心思在道路里、外更新,改造后的小街小巷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群众对改造效果更是惊喜不断。

小街小巷改造赢得点赞

  城西区2条路退市还路、27条道路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打通1条断头路、32条人行道完成改造、8条主干道街景实施改造、4个路口铺设智慧斑马线……据统计,五年来,城西区共完成数10条小街小巷升级改造,这些街巷为百姓生活“锦上添花”。

  6月初,随着古城台片区道路改造项目公示后,盼望已久的西山一巷、二巷以及共建巷的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五个月的改造工期,3条年久失修的小街小巷焕然一新。走在改造后的道路上,宽敞整洁的马路平坦干净,人行道选用专业的透水砖,原来的树池改成了绿化带,坡度高的地方画上了减速带……

  “环境好了、道路通了、也不堵车了,每天经过这里心情也舒坦。”“道路平整了,地下管网也一次性改造好了,脚下的路越走越宽了。”“一直盼着家门前的路能更加通畅,如今,小街小巷改造让我们老百姓打心眼儿里叫好。”附近居民纷纷对改造后的街巷点赞。

下绣花功夫创新思路

  “你看这条路的人行道,是不是和以前不一样。路面上铺的砖是混凝土透水砖,沿路砌的道牙石是面积大、硬度强的砖,这些选材用料都是花了心思的。”城西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雨天人行道上一踩一滩水”,这是原来面包砖年代的困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行道地砖换成了石材砖,虽然克服了溅水的问题,但又出现不防滑的弊端。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可是下了绣花功夫呢。”该负责人笑着告诉记者。为了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工作人员通过反复选材、试用,最终选用了硬度强、耐用性高、防滑、防松动的混凝土透水砖。如今,五四大街、西关大街、胜利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以及西山一巷、西山二巷、共建巷、兴海路、尕寺巷等城市小街小巷的人行道都换上了透水砖。虽然一些巷道改造只是砖块的改变,但这些细节的变化,让人行道更加人性化。

地上地下改造表里如一

  地上,路宽了、整洁了、美观了;

  地下,供电、供水、排污管道泾渭分明;

  地下管网和供水管网如同城市的“静脉”和“动脉”,关乎城市的健康运行。为了缓解城市内涝,解决地下“拥堵”,小街小巷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在城西区全面铺开。

  兴海路街道改造,是七一路南片区雨污分流及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治理项目之一,从围挡施工以来,一直备受群众关注。采访中,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道路的反复开挖是群众最头疼的事,为了一次性解决该片区年久失修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从立项到施工,集合了建设、燃气、供水等多个部门,分阶段建设,争取做到10年不再开挖施工。”

  如今,走在兴海路片区,数10个老旧小区立面干净整洁,沿路商铺门头统一风格,小街小巷道路平整美观。这条居民回家的必经之路,如今路平整了、干净了、亮堂了,居民幸福感倍增。

  为了做到老旧街道10年不再开挖,城西区城乡建设局下了大功夫,让道路改造表里如一。通过摸清每条雨污合流道路地下管网结构布局与“疑难杂症”,一次次改变施工方案,精准施策节约成本和工期,高水准完成了各路段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今年以来,城西区相继投资290万元,更换109国道沿路99盏路灯;拆除改造东交通巷违建,统一规范沿街商铺;数10条小街小巷改造完成,连接主干道形成路网,发挥了城市交通微循环;富有特色的插画“跃上”文化墙,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小街道,大民生。小街小巷改造“活”起来了,城市面貌更新了,群众生活更幸福了。(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