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这样做:防返贫阻致贫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0-08-24 浏览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西宁市大通、湟中、湟源3个贫困县(区)已于去年5月顺利摘帽,330个脱贫村全面退出,6.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2%下降至0.1%。但我们看到,在我市,因病返贫和就业不稳定风险依然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他们的监测和帮扶仍然需要下足“绣花功夫”,如何建立起一套“防返贫、阻致贫”的工作机制来防止他们返贫?日前,记者从市政协召开的专题调研会上了解到,我市形成“近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精准防贫工作机制,从源头织密筑牢防止返贫和新生贫困防线。
返贫风险依然存在
记者了解到,全市19042户建档立卡户中因病致贫6279户、占比33%,因残3372户、占比17.7%,因病因残成为建档立卡家庭最主要的致贫原因。目前建档立卡系统中大病患者4774人、占建档立卡总人口63622人的7.5%,有慢病症人口14800人、占比23.3%,有残疾证的人口6394人、占比10%,因病因残致贫家庭是防止返贫的重点对象。
同时,就业不稳定也存在返贫风险。2019年1.9万户建档立卡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占比58%,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15%,转移性收入24%,财产性收入3%,务工收入是有劳动能力的一般建档立卡家庭最主要收入来源,转移性收入是无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最主要收入来源。
此外,部分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也成为返贫因素。据了解,全市1.9万户建档立卡户家庭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0元,其中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000-5000元的383户、占比3.5%,5001-6000元的1541户、占比8.09%,这部分家庭抗风险能力弱,出现生产经营不善或就业务工受阻,返贫的可能性极大。建档立卡系统内无劳动能力的低保供养人口11960人,占比18.8%,这部分人口依赖于政策兜底才能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勤监测早预警防止再返贫
那么,如何防返贫、阻致贫?我市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扶贫开发局起草了《西宁市防贫预警监测实施方案(初稿)》,按照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工作要求,瞄准存在致贫和返贫风险的重点群体,抓住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合理设置防贫保障线和预警线,建立精准防贫标准和程序,通过强化跟踪识别、精准施策、动态监测,形成“近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精准防贫工作机制,从源头织密筑牢防止返贫和新生贫困防线。
市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脱贫攻坚期内,脱贫人口可持续享受扶贫政策,但教育、医疗、金融等相关政策于2020年底“到期”,未来的扶贫政策体系需提前规划、逐步过渡。
据了解,我市将继续织密兜底保障网,持续强化残疾人、五保户、重病重灾户等群体兜底保障政策。将医疗扶贫政策逐步过渡为保障特困户、边缘户的精准政策,防止政策“断崖”导致返贫激增,金融扶贫政策持续扶持产业发展,总结推广湟中区“产业保”,增强扶贫产业低于风险能力。
同时,持续增强“造血”能力实现稳定长久脱贫。深化精神脱贫,带动脱贫不稳定户融入产业链条,创新机制实现红利共享。
“我们将坚持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力度不减,完善脱贫后续巩固政策,突出产业就业扶贫,强化低保兜底保障,加强日常监测及精准帮扶,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市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