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激活人才创新创业“一池活水”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1-06-24    浏览量:

  “西宁市这几年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创新障碍,改革人才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就是见证者和其中的受益者……”黄河水电公司光伏产业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第一批“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培养二类人才卢刚感慨地说到。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聚焦人才引进、流动、评价、激励、服务等重点环节探索突破,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激发和释放了人才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

  在政策“洼地”上筑起人才“高地”

制定出台《西宁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试行)》,每三年设立总规模不少于1亿元的人才开发基金,实施创新创业扶持和“引才聚才555计划”,对直接引进(工作调入)的一至四类(杰出、领军、拔尖、急需紧缺)人才,分别给予120万元、80万元、45万元、1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对柔性引进的一至三类(杰出、领军、拔尖)人才,分别给予40万元、25万元、15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同时,给予融资扶持和场地支持,对奠基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并在薪酬待遇、人员编制、住房、医疗服务、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把特色团队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评选命名12家“西宁市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其中“名师工作室”3家、“名医工作室”3家、“名家工作室”2家、“名匠工作室”4家),以“主题工作室”为平台载体,整合团队的力量,通过领衔人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培养本土优秀专技人才,取得积极成效。比如,“曹巍工作室”积极对接民政等相关部门,承接夏都俊园、地矿小区、通海路街道桃李路社区爱老幸福食堂等6个助餐点,餐菜品质量和服务得到老年人广泛好评;“西宁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编撰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课外读本《书香满园》经市教科院审定为西宁市校本教材,已投入西宁一中教育集团和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约3500多名学生使用。

  以“师徒结对”形式创新“以才育才”模式

“这种师徒结对的方式确实好,既发挥了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又培养了一批年轻业务骨干,实现了双赢。”第一批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培养人才、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关英说到。西宁市探索建立医疗、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师带徒”工作机制,由入选“引才聚才555计划”的教育、医疗领域高层次引进人才遴选年轻业务能手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培养人才遴选年轻骨干作为传帮带对象,积极探索“以才育才”新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条件。第二批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培养人才马彩虹带领电生理科田得召、马海云两位“徒弟”,指导完成了1200多例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患者;第二批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培养人才杨伟平、薛生祥从教育理念与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教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加速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取得积极成效。

借助高端智库为产业发展“聚智赋能”

加快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先后建成青海城市云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石钟慈院士工作站、青海央宗药业有限公司刘昌孝院士工作站、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杨德仁院士工作站、西部高原冷凉蔬菜方智远院士工作站、西宁畜牧兽医站张涌专家工作站、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王体虎专家工作站、青海风歌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冯仲科专家工作站等7所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西部高原冷凉蔬菜方智远院士工作站”在湟中区鲁沙尔镇、湟源县申中乡及大通县朔北乡建立1.1万亩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基地,示范种植中国农科院及市蔬菜研究所引育的冷凉蔬菜新品种,成为全省首个蔬菜领域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在课题研究、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采取“点穴式”方法突破人才评价“瓶颈”

“对从事实验技术的人才,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支撑服务效果等……实施通用工种、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和《公司法》规定进行全面考评……”。西宁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脉,积极探索突破人才评价“瓶颈”,制定出台《西宁市推进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实施标准》,明确科技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青年人才评价标准,探索建立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推动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制定出台《西宁市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科学评价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扩大职称评审范围,下放评审权限,加大对特殊人才的职称评审力度,推动建立科学、规范、全面的职称制度。

  用行政审批“精细化”提升企业服务“满意度”

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设立商事登记综合服务窗口,推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制度,企业设立在申请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实行“即来即办、立等可取”。针对企业群众因准备资料不规范、不到位导致反复跑的问题,一次告知企业群众所需申报要件,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标准答案”。为企业提供“二合一”(营业执照十公章),“三合一”(营业执照+公章+发票),以及“四合一”(营业执照+公章十发票+开户)一站式开办企业套餐服务。鼓励申请人通过全流程网上登记模式申办企业,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互联网+”环境下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应用,逐步实现企业申请“零见面”。设立“商事登记体验式服务区”,积极推动企业登记网上自助申报、审核反馈。同时,推广营业执照免费邮寄送达服务,使企业登记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