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健全培养选拔链条 打造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2-09-20 浏览量: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要求,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近年来,西宁市把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程和重要着力点,不断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链条,持续推动年轻干部队伍素质更好、数量更足、结构更优。
突出能力提升,完善教育培养体系
围绕贯彻落实全市能力建设推进会精神,扎实开展“基本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理论学习强化、通用能力提升、业务本领锻造”三项行动,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一是强化政治思想建设。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年轻干部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组织教育与自我提高相结合,通过列出年轻干部必读书目清单,组织开展演讲、辩论、读书分享等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年轻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功底。二是加大专业能力培养。指导行业部门在系统梳理政策法规、工作标准、行业规范等基础上,结合年轻干部能力建设需要,研究制定业务练兵计划,统筹抓好业务培训、专项测试、竞赛比武和实操演练,为年轻干部“充电蓄能”。积极搭建体悟实训平台,积极选派83名年轻干部到上级业务部门开展为期1—3个月的跟班学习。三是开展一线实践锻炼。实施年轻干部“墩苗”工程,选派119名新录用干部到乡镇、街道一线,重点参与基层治理、信访维稳、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火线抽调130名县科级年轻干部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行“党员入格、一网兜底”服务机制,把年轻干部编入社区网格开展服务,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聚焦规划落实,健全发现识别机制
围绕推动《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落实,进一步健全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的制度机制。一是强化日常调研。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持续发现、动态补充工作机制,把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作为“敢担当、善作为”干部常态化调研的重要内容,采取谈话调研、无任用推荐、综合分析研判等方式,全面了解干部能力素质、工作实绩、作风表现,分领域分专业建立培养使用库,逐人提出培养方向、使用建议。去年以来,先后开展两轮干部调研,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77名。二是坚持一线识别。注重通过日常工作调研、民主生活会、培训期考察了解等方式,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年轻干部,及时掌握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注重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中考察识别优秀年轻干部,制定《关于在疫情防控歼灭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通知》,发现掌握了30名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好苗子。三是拓宽发现渠道。建立年轻干部定期研判机制,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将年轻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每月分析研判年轻干部选拔使用情况,及时储备人选,破解急用现找、降格以求的问题。探索推行优秀年轻干部推荐机制,在各单位党委(党组)推荐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鼓励领导干部个人以书面形式向组织部门进行推荐。
坚持从严从实,强化管理监督举措
坚持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理念,始终把年轻干部置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中。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若干措施》,实行年轻干部选拔使用预审报备制,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着力健全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配备工作机制,每次动议干部前,及时向组织部门报备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建立年轻干部配备预警提醒机制,定期对各县区、各单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情况进行预警,对工作不重视、进展缓慢的通报预警。二是坚持优进绌退。指导各县区、各单位结合实际分级分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结合年轻干部一贯表现,及时对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入库动态管理,坚持定期调整,形成优胜劣汰、优进绌退的鲜明导向。结合“一报告两评议”,探索开展新提任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反向测评,对测评不合格的,及时提出调整使用建议。三是加强日常严管。建立信息互通、监督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多渠道监督作用,全方位了解年轻干部遵规守纪等情况,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早咬耳扯袖。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常态机制,单位主要领导每年与年轻干部谈话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不少于4次,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全面推行干部考察家访制,考准考实年轻干部“八小时外”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