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加减乘除”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王俊斐 日期:2022-09-26 浏览量: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考察调研时来到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强调“要把工作中心下沉,紧贴各族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在推进社区治理过程中,要善于用好用活“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激活社区建强组织、发动党员、凝聚群众的治理“红色动能”,真正将社区打造成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和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赋能增效为社区治理优势做“加法”
基层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在社区治理中应积极促进形成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格局,为社区治理提供组织优势,让党建赋能为民服务,以赋能推进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引领能力;推进新时代社区治理,“人”是关键因素。要精心培育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社区工作者准入门槛,规范社区工作者选拔考核制度,促进选拔流程公开透明,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大职业能力培训力度,注重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并重,激发其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社区工作。居民是社区的主人,居民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千方百计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实现从“社区要我做”向“我为社区做”的转变。
精准放权为社区治理负担做“减法”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鲜明地反映了社区治理任务繁重、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刚性的现实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不能因为存在“竞赛”心理就搞“数字政绩”,导致层层加码、层层增负,最终束缚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简政放权的关键在于精准精确,要通过整合社区工作职能,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使其权责明晰,对各类名义、各种形式上的检查、考核进行“瘦身”和“提质”,为社区组织和培育规范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适度下放权力,赋予社区一定自主权解决自身事务,避免出现权责失衡造成的工作压力,以此激励社区干部担当作为。但给社区“减负松绑”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坚持“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原则,真正赋予社区更大的自治空间,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权利的归位。
借智引力为社区治理共建做“乘法”
近年来,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各项事务,形成政府、社会、社会组织、民众等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释放出基层社会治理的“乘数”倍增效应。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功效,一方面,通过赋能社会组织来协同管理社区事务,发挥其协同作用。如发挥乡镇(街道)党(工)委引领作用,指导、协调和培育多元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形成“以一带多”的辐射联动效应;另一方面,创新培育方式来发展非营利组织,健全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服务机制,引进专业化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区治理,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打造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共同体,变“单兵作战”为“协同善治”,推动社区、物业、网格、业委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打造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体系。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平台,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以技术赋能拓宽社区信息采集网,变“治”理为“智”理,从而实现科技支撑技术赋能社区治理。
打破壁垒为社区治理体系做“除法”
“人人为社区,社区为人人”,社区治理需从内部出发,注重破解社区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在革除弊端、消除矛盾并放权于民上做“除法”,让资源和治理成果公平共享于民,更好地保证个体权利的实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权利和资源公平分配到每个人,保证其归社区全体人员共享,在提高社区治理效率的同时,照顾到社区中困难群体的利益,定期开展矛盾化解研究,开展环境微治理、制度微改革、群众微自治,创新群众议事、集体决策等模式,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汲取群众治理智慧,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推动群众主动参与重大决策和事务管理,提高居民应变、沟通和情绪疏导的能力,尊重民意,保障民生,更好激发民众参与社区治理热情。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根和源,是治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坚持目光向下聚焦、资源向下投放、精兵向下派遣,充分激活城市社区细胞,加速构建“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画出为民服务“最大同心圆”,城市的肌体将会更加健康、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