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一批”工程筑牢乡村振兴“坚强堡垒”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2-09-27 浏览量: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西宁市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在总结运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经验基础上,以“十个一批工程”为统揽,不断夯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基础,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堡垒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走实走细。
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
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西宁市将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响应政策、落实政策中的关键核心作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先决保障,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整顿一批软弱涣散党组织。对照班子战斗力强不强、乡村振兴推进好不好、村级治理水平强不强等方面,排查出一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落实“四个一”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党组织晋位升级。截至目前,全市2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按照“一村一策”和“星级销号”要求纳入整顿范围。打造一批党建引领“三乡工程”示范村。围绕实施“三乡工程”,组织评选10个党建工作基础好、集体经济发展好、基础设施建设好的党建引领“三乡工程”示范村。湟源县扶持建立池汉村“物流产业园”、甘沟村“支部联建帮富车间”、小高陵“红色旅游”等,推进“三乡工程”示范村打造。打造一批村集体经济强村。精心组织90个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推进经济强村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打造一批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强村。城北区探索“党组织+合作社+种植基地+精深加工基地+互联网”模式,打造陶北村“三乡·邻聚里”红色作坊、“花田晋家”乡村旅游、宋家寨“三坊”文化街等,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建设一批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扎实推进“危旧狭小”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工程,做好50个“危旧狭小”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夯实村党组织为民办事服务的物质基础。城中区协调推动下野牛沟村易地扶贫搬迁村便民服务场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强村级服务阵地,对逯家寨、清河等村便民服务大厅进行升级改建、规范设置。
在选育管用上出实招
增强乡村带头人引导力
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带头作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力量。西宁市狠抓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选优配强农村“两委”班子力量,为村级产业发展选好带头人,注入内生活力。储备一批村级后备干部。落实村级组织“223”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村级后备干部“书记工作体验日”活动,通过跟岗学习、班子调整、人员补充等途径,遴选一批干劲足、能力强、热情高的后备干部。城东区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三类台账,实行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培养体系,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767人,村干部后备人选4102人,吸收农村入党积极分子2439名,发展农村党员622名。选树一批“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选树10名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总结推广“导师帮带制”,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城西区依托“村党支部书记擂台赛”,选树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发挥“好支书”示范带动效应。调整一批履职不力村干部。开展村级班子换届“回头看”工作,全面排查梳理新一届村干部履职担当、为民服务等工作情况,采取组织调整、辞职罢免等方式,调整一批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的村干部。年内已调换15名工作不作为、群众不认可的“两委”班子成员,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
在队伍建设上开新局
增强农村骨干队伍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线干部能力作风,让干部带着本事投身一线,在一线锻炼中掌握本领。提升一批村干部学历。持续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完善村干部学历工资待遇,鼓励动员优秀村干部报读“大专班”,采取集中授课+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村干部学历素质。今年,全市共组织151名村“两委”干部通过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报读大专班。培训一批驻村工作队干部。对全市1009名驻村工作队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培训,帮助驻村干部理清思路方向,把握重点内容,提高实战能力和业务水平。湟中区督促全区160支驻村工作队建立“五个承诺”工作台账,组织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1000余人开展专题培训,选调48名第一书记参加省级示范培训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轮训一批农村党员骨干。按照市级重点、县区普遍、基层党委兜底原则,分层次高质量开展农村党员培训,规定学时要求,确保全面覆盖。大通县依托“专家扶贫行”“高原先锋师资库”,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围绕党建业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开展培训,以“三个紧扣”开展农村党员冬春训,集中培训312场次,受众1.1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