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持之以恒做好“培根铸魂”必答题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2-09-29    浏览量:

  西宁市各级党组织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通过组织实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工程”,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争当“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排头兵,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培根铸魂担使命 凝心聚力正当时

城东区

学思践悟促真知 务实笃行推实效




  举旗定向,强化思想根基。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后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57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书班2期,党内教育实现由集中教育活动向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转变。分层次分批次举办全区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举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理论研讨班,通过邀请专家专题解读、党代表分享心得、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不断锤炼党员干部信仰信念的钢筋铁骨。立足实际,聚焦能力建设。聚焦“基本能力提升年”工作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全链条”式培训,对新进入隔离宾馆的医护人员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并设置岗前考核。深入开展“建功新时代·岗位大练兵”活动,分行业分领域围绕“干什么练什么,练什么比什么”,立足岗位开展形势多样的练兵比武活动,探索长效工作机制和素质能力提升机制。搞活形式,创新培训载体。启动“知行课堂”,突出分级分类、层层推动,即县级领导干部示范、科级干部带动、业务骨干和基层干部职工兜底,整合资源,自上而下,覆盖全区全体党员及干部职工。建立“跟踪培养、上挂跟班”等激励农村干部担当作为的七项制度,搭建村干部全方位的学习成长平台,畅通了资源交流渠道,为农村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创造了条件。探索推行“导师制”新机制,对新进干部按党务、建设、经济、社会、政法等类别进行培养,“一对一”领学、导学。教育方式多措并举,让“有意义”的教育更加“有意思”“有内容”。

城中区

“培根铸魂”激活党员教育“一池春水”




  坚持学深悟透,不断推动培根铸魂入脑入心。建立“区委统筹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指导、党(工)委兜底落实、党支部日常强化”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分级分类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报刊、自媒体等载体,开设“党史故事”专栏,推出党史版“看图猜事”,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宣传教育吸引力。坚持学以致用,不断推动培根铸魂落地生根。开展“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月月讲、基层巡回送党课、榜样示范讲党课、党组织书记赛党课、行走的党课、精品党课展播”专题党课讲授,进一步深化“党课开讲啦”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交单、单位下单、干部接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服务模式,7078人(次)党员下沉基层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14件,推动实现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与制度化。坚持跟进强化,不断推动培根铸魂见行见效。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考核体系,将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基层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完善轮训回访跟踪机制,积极搭建“体悟实训”平台,将党员教育课堂向外延伸,将疫情防控等工作作为检验学习实效的试金石,1359名区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主动沉入“疫”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

城西区

三举措扎实推进培根铸魂工程




  及时安排部署,确保方案精神落地落实。结合全区党建工作实际起草印发方案,明确各级党组织实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工程”的总体要求、主要措施。坚持把实施培根铸魂工程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党建基础工作提升三年行动,巩固提升“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做实规定动作,确保各项行动实施有力。深化“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等专题培训项目,选派21名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干部参加省、市级重点班。实施“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将273名在编干部编入在岗党务干部花名册,进一步落实落细分类分级专题培训行动。指导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实施专题党课讲授行动,137名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带头讲党课,进一步充实完善“七个一百”党课载体。坚持学以致用,确保工程服务中心大局。引导全区各级党组织把在实施培根铸魂工程过程中收获的思想理论成果转化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思想政治上的成熟助推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的成功。区民政局党支部抓实13个“爱老幸福食堂”提质扩面增效,建成虚拟养老院及2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全力解决辖区“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工作。

城北区

多举措确保党员学习教育生根入魂




  领导带头引领学习热潮。举办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对全区近200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全员轮训,确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落实。将每周三晚或每周六上午确定为能力提升学习时间,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采取现场教学、科室长讲业务、研讨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能力水平。“线上+线下”拓展新媒体学习模式。开展“喜迎二十大”“支部书记讲党课”“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等专栏,推出微信小程序答题活动,实现线下健步走、线上学党史、线上云长征。充分发挥抖音“红色直播间”作用,通过“网红老党员”直播“带课”,掀起“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学习教育新高潮。青海知识光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通过喜马拉雅APP海量定制化内容,打造“共享共建阵地”“智慧党建营地”“廉洁教育阵地”等13项服务功能的党员活动室,切实将党员教育融入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中。多方位丰富各类学习载体。全区党支部书记普遍讲授1次专题党课,党员领导干部主动到所在党支部,针对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回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讲1次党课,推动“万场党课到基层”“党课开讲啦”等活动落地见效。以“身边的榜样”“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喜迎二十大”短视频征集等活动为载体,通过演讲、征文、唱革命歌曲、讲红色故事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铭记初心使命。

湟中区

“5G”模式抓实培根铸魂工程




  高起点谋划,突出制度抓长效。高度重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工程”,第一时间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制定《湟中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工程”实施方案》,全面落实“第一议题”“首课”“必修课”等学习制度,持续推动党员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高精度定位,树牢思想强队伍。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学习内容,组织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充分利用区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乡村党校等各类共享平台,统筹“党课讲师团”、区委宣讲团等宣讲队伍深入一线“送党课”,开展理论宣讲活动600余场,引导基层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奋进力量。高效率落实,抓实教育促成效。实施党员集中轮训“清零”行动,深化“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农村党员冬春训”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四项主体工程”,培训各领域党员干部2万余名,“清零”比例达98%。通过“线上+线下”“讲授+研讨”等方式,举办党务(年轻)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驻村干部各类培训班60期。深化“党课开讲啦”活动,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和科室长业务大讲堂活动,举办业务讲堂1089次。高规格推进,强化引领抓服务。下发《关于持续深化“双进双联四服务”活动开展“菜单式”服务》的通知,组织1574名机关党员干部进行社区志愿服务,认真落实“党员入格、一网兜底”工作安排,全区3208名党员干部向主城区常住社区报道,推行服务群众常态化。高标准引导,注重宣传造氛围。打造“8+2+1”(8个新媒体平台+2个传统视听平台+1个传统阅读平台)融媒体传播矩阵,进一步提升传统媒体传播力。在“湟中党建”“微湟中”“湟中融媒”公众号开设专题专栏,及时推送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精心制作内容鲜活、形式新颖、传播度广视频类“云宣讲”产品,着力满足基层理论学习需要。

大通县

“三味良方”为党员教育“生肌活血”




  “理论方”,把准政治方向。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党员教育培训,组织实施“培根铸魂”工程12项行动,做好结合“文章”。充分利用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县委党校、“红色影音”等党员教育“主阵地”,用好“信仰的力量”“学习强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学习平台,将革命传统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深化党史研究阐释,为学好用好党史提供有力学理支撑,让广大党员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特色方”,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党课开讲啦”“送党课送服务”“党组织书记赛党课”等活动,发挥“三会一课”“115+N”主题党日、党员中心户、“农户小党校”“七彩讲堂”等载体教育宣传优势,在“大通党建”微信公众号平台对优秀党课进行展播。将16名县级讲师、“百姓话廊”成员、党组织书记等作为“培根铸魂”的“宣讲员”,推动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实战方”,强化为民服务。开展“敢担当、善作为”干部调研,分两批选派38年轻干部开展“墩苗”历练,积极搭建体悟实训平台,不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深化“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信息员”社区五级管理体系,实行“双管双长”机制,以“党员入格,一网兜底”为契机,引导2600余名在职党员加入社区网格,为群众办实事840余件,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

湟源县

坚守“三心”同聚力 培根铸魂促发展




  用“心”学习强党性,筑牢信念之基。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行动,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学习内容。积极创建学习型党支部,通过县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丹城大讲堂引导学等方式组织召开集中学习会39次。各级党委(党组)将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以中心组成员领学,全体党员干部研讨为主,累计开展每周学习会、专题研讨会、主题党日等活动300余次,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心”培训促提升,补足能力之钙。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各类班次的主课和必修课,举办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和党务干部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19期,培训1384人,不断优化培训质量。结合“雁阵领航”行动,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147次,“科室长业务大讲堂”75次。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本行业领域专业需求,自主完成培训84期3927人次,74名导师帮带89名学员,开展活动112次。研究制定“墩苗”工作方案,安排19名选调生到村挂职村书记、主任助理,不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恒“心”落实固根本,高扬服务之旗。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入开展“双进双联四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先锋岗”评选等活动,将群众“找过来”转变为党员干部“找上门”,征集民生小事100件,累计完成为民办实事300余件,进一步提高党员服务群众水平。落实“党员入格,一网兜底”服务机制,全县1800余名在职党员前往47个社区完成入格,43个机关单位党组织653名在职党员完成认领,确保为民服务更加精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