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 高质量建设青藏高原人才强市

来源:《当代组工干部》    日期:2022-10-11    浏览量:

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

高质量建设青藏高原人才强市

西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润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擘画了新时代人才工作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市各级党委(党组)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制度和“抓人才就是抓创新、抓发展”的工作导向,对人才工作重大事项亲自研究、关键领域靠前指挥、重点人才直接联系。学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党组织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实施《西宁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县区党委、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人才工作“责任清单”制度,着力构建部门联动、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着力强化平台载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西宁集中了全省90%的科研机构、83%的大专院校、45%的市场主体和62%的民营企业,是全省人才、科技等各类资源要素最集聚的地区。我们把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对标西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科技、产业、人才布局,围绕加快形成“雁阵格局”,大力支持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质检中心、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高地,有针对性地做优双创基地、总部经济等县区基层创新阵地,形成以开放合作平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企业研发平台为一体的人才平台建设体系,以优质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制定实施《“人才强企”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评选命名12家“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使之成为建设优势学科的“主阵地”、培养后备人才的“蓄水池”。建立医疗、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师带徒”工作机制,以“师徒结对传帮带、青蓝携手共成长”为目标,探索“以才育才”新模式。

统筹抓好引育选用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创新人才发展,培养是基础,引进是途径,用好是关键。我们积极践行“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借助“博士服务团”、援青干部、“京青专家服务团”、东西部协作等项目和载体,大力实施“共享人才行动”。特别是围绕强化友城交往、深化“宁宁合作”,发挥“两地一家亲”的优势,以“南京百名专家百名博士百名企业家进西宁行动”为牵引,启动实施“共饮一江水”人才交流计划,协调开展“浦东专家西宁行”活动,在“借梯登高、借智成势、借脑开发”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持续开展南京国有企业、医疗、农文旅专家“组团式”服务,先后邀请70余名相关领域高层次专家来宁参与中短期相结合的人才帮扶实践,以东西部协作为平台打造西宁引才工作新品牌。借助“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平台,采取“兼职引才”“顾问指导”“退休特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签约并实施人才项目135个,为西宁发展聚智汇力。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加大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力度,重点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企业管理、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领域培养开发一批基层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牢牢稳住人才“基本盘”。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得不够、“立”得也不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多年困扰、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简政放权,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积极为各种特点的优秀人才匹配最能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努力让各类人才“各尽其用、各展其才”。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不简单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待科研工作,不像管行政干部那样管科研人才。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稳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加快形成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支持国家重点创新平台开展职称自主评审,推行申报高级职称“直通车”制度。探索实施科研项目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人财物管理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优秀人才举荐权。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坚持事业为上,不搞平衡照顾,探索建立退出机制,畅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渠道。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社会条件。我们坚持“择之以才,待之以礼”,落实好关心关爱专家人才各项措施,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推行特殊需要人才“一人一策”“特事特办”个性化服务,以最大诚意留住最需要的人才。制定实施《西宁市加强援宁人才教育服务管理的十条措施》《西宁市关心关爱援宁人才的若干措施2.0版》,设立西宁市人才服务中心,在10家单位建立“首席人才官”制度,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高层次人才开设“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组织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开展异地休假疗养活动,安排专项资金540余万元购置市级人才公寓、推进“人才社区”建设,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需求。依托全省“校园引才”平台,制定出台市级优惠措施,对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除享受直接认定为省“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给予的相关待遇基础上,西宁市再配套1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对全职引进的硕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10万元来宁安家费。在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成立“西宁市驻京人才工作联络站、援青干部联络站”,前移人才服务窗口。设立“西宁人才周”,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敬才”“赞才”“引才”活动。广泛宣传人才工作新成果、新经验,深入挖掘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典型,持续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