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2-11-11 浏览量:
11月10日,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余康通报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相关情况,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传染病预防控制副主任医师孙妍兰就本轮奥密克戎病毒特性等情况做介绍。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林颖主持。
总病例数增幅较大符合疫情发展特征
余康介绍,截至11月10日8时,本轮疫情西宁市累计发现阳性感染者1063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1020例,确诊病例43例,均为轻型。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隔离观察107例,在院的956例各项体征平稳。
余康说,11月9日,我市发现阳性感染者244例,其中,区域核酸筛查发现10例,重点人群核酸筛查发现15例,集中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219例。总病例数较前期增幅较大,但绝大多数均为已管控人员,主要集中在城东区和城北区。病例明显上升主要是变异病毒发现难,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在核酸检测呈阳性前即可具备传染性。随着我市部分区域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人员流动性、聚集性增加,部分居家隔离人员擅自外出,个别非正规渠道私自配送生活物资车辆未严格落实防控措施,造成部分区域核酸筛查中仍有零星阳性人员检出。此外,我市隔离管控措施进一步到位,通过全民拉网式排查和有效落实应隔尽隔、应收尽收这些硬核举措后,大量的风险人员筛查更加深入,发现病例会更加集中,预计未来几天,随着管控人员进入病情高发期,病例数可能还会继续增多,符合疫情发展特征。
余康表示,当前,国际疫情迎来新的冬季流行季,叠加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国内多地区疫情反弹趋势明显,我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直以来,广大市民都积极理解、支持和配合全市的防疫工作,这是我市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的信心和希望所在,也是力量和底气所在。希望广大市民继续配合、落实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自觉遵守省、市相关防疫规定,积极主动参加核酸检测,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出入小区、市场、超市等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主动接受测温、“双码一证”查验等防控要求。同时,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错峰用餐等良好生活习惯,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余康表示,解除居家工作生活管理措施的小区、单位、场所要把好入口关,严格实行出入口24小时值班值守,入内人员一律戴口罩、测温、查验“双码”及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同时,全市各类经营主体要经营和销售由正规渠道配送的各类商品和生活物资。广大市民通过规范安全的正规渠道按需理性购买生活物资,避免造成疫情传播风险。我市也将高度重视市民群众生活,加强城市水电气暖等运行保障,加大肉蛋奶菜等群众生活生产物资供应,全力稳控物价,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困难,努力保障好市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和健康安全。
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进化分支病毒载量高传染性极强
针对社会关切的本次新冠肺炎变异毒株的特性、个人应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护以及解除集中隔离需要注意的事项,孙妍兰逐一作出解答。
孙妍兰表示,引起我市本轮疫情的毒株为新冠肺炎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进化分支。该毒株具备如下特点:一是病毒载量高,传染性极强。现有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是目前传播力最强的流行株之一,容易大量增殖和排毒,造成较大范围传播。二是传播隐匿性强。本轮疫情中阳性感染者接近一半是无症状感染者,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前,已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预防难度大。正由于病毒具备这些特性,导致疫情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疫情处置、控制难度较以往成倍增加。
孙妍兰表示,当前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止疫情在社区扩散成为阻断疫情传播扩散的关键环节,静下来,最大程度减少流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市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要求,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高风险区。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中风险区。对于高风险区实行封控措施,期间“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目的就是让风险区里所有的人不再接触,迅速控制疫情。对于中风险区实行管控措施,期间“人不出区,错峰取物”,尽量减少在外滞留时间,尽量选择人少的时候乘坐电梯,避免拥挤,注意和他人保持距离,避免交谈,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电梯按钮,回到家中立即清洗双手,更换外套。对于在低风险地区的市民朋友,应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如进入住宅小区、集贸市场、购物场所等公共场所,以及乘坐公共交通时,请主动扫“两码”、出具核酸阴性证明,工作人员应严格查验。
针对集中隔离人员解除隔离后注意事项,孙妍兰表示,首先,解除隔离回家后需继续完成7天的居家健康监测;其在离开集中隔离点前,做好个人物品的清洁、消毒;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佩戴好口罩,请勿随意触摸其他物品和设备,避免非必要的接触;在转运途中出现任何的身体不适,如发热、咳嗽、头痛、胸痛等症状,请及时告知工作人员;回家后,及时脱掉口罩等防护用品,认真洗手;按照规定做好7天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必须外出时请做好个人防护,自觉做好扫码、测温、戴口罩,同时保持“2米”距离、勤洗手,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按照社区要求上报测温结果;7天居家监测结束前,再接受一次核酸检测;居家监测满7天,且核酸检测结果正常,可向社区申请解除居家健康监测。
针对购买“蔬菜包”时需要注意的事宜,孙妍兰表示,市民朋友拿到“蔬菜包”后一定要进行消杀,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取蔬菜包裹时要采取无接触方式,做好防护,口罩、手套不可少。
2.拿到蔬菜包裹后,保持静置暂缓打开包装。可以用消毒剂对其表面进行喷雾或者擦拭,全方位做一个消毒。如果有多层包装,每一层都要进行消毒。同时,要对拆包的工具如剪刀、转运工具也需要进行消毒。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或医用酒精对新冠病毒都是有效的。
3.拆包的时候戴上口罩,最好戴上手套。如果没有手套,应该在处理完之后,用手消毒剂进行手消。
4.已经喷了消毒剂的外包装,可以按普通垃圾进行处置。如果确定是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外包装,需要按照医疗废物来进行处理。
5.消毒并洗净的果蔬最好静置2小时—3小时再食用。
6.新冠病毒不耐热,在56℃30分钟以上或煮沸5分钟以上可以灭活病毒,所以最好将食物煮熟食用。
7.凉菜、果蔬应静置8小时以上再食用。(记者 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