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老党员的“纸短情长”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2-11-11    浏览量:

  这是一个“党员之家”,六名成员中有四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这个“党员之家”里,“家庭党课”经常开讲。忆过去、看今朝、话未来……爷孙三代人守着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传承着务实为民的红色家风。

  11月10日下午3点左右,老党员吴建林完成了小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回到家稍作休息后,就开始每日的学习,认真地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金句认真抄写在笔记本上。“这几天我主要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中的许多话让我感触颇深。特别是读到这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时,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吴建林说。

入党37年“红色笔记”见证初心

  吴建林今年66岁,是城西区西关大街变电所小区的一名党员志愿者。受老红军父亲的影响,1985年7月1日,吴建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的老伴、儿子、儿媳也都成为了党员。他告诉记者,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老父亲对他的影响十分深远。吴建林的老父亲是一名老红军,经常给他们兄弟讲战斗故事。参加工作后,吴建林第一时间申请入党。后来,老父亲病重无法读书认字时,他就承担起了为父亲读报的任务。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习惯记笔记、做摘要,将每一段党和政府的大事要事都记在笔记本上。如今,老父亲虽已去世,但吴建林仍然坚持学党史、记笔记,这些学习笔记不仅是吴建林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他入党37年爱党爱国初心不改的见证。

  记者采访了解到,老人的笔记中除了每个阶段社区组织开展的党课笔记外,还有《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件》《宪法》等其他内容。最近一本新笔记上是老人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书写的心得体会。

一边记录金句一边为孙子讲解

  “10月16日早上,我同老伴儿、两个孙子一起准时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在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我一边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一边为孙子讲解一些关键词。大会结束后,我倍感振奋,就着手写了一篇学习心得。”吴建林说。

  在吴建林家中,他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荣誉证书。他告诉记者,这些是一家人的“财富”。这些荣誉证书有些来自工作单位,有些来自街道、社区,每一本红红的证书是他们一家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见证。

  吴建林的儿子、儿媳在海北州一变电站工作。当疫情发生后,吴建林的儿子、儿媳成为了第一批抗疫志愿者,在多轮抗疫中,他们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不怕吃苦、勇于担当,获得了社区、街道的一致好评。当西宁本轮疫情发生后,由于儿子、儿媳被滞留在海北州,吴建林第一时间顶替儿子、儿媳,成为了一名志愿者。10岁的孙子和7岁的孙女也主动加入了社区小小志愿者队伍。

  “我们一家人有四名成员是党员,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老父亲在世时,常常教导我们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听党话、知党恩。如今,这句嘱托成为我教育儿女和孙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吴建林告诉记者。现在,吴建林经常向晚辈讲他老父亲讲过的红色故事、讲奋斗精神,务实为民的家风在老人的“家庭党课”中传承着。(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