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揭开一幕幕感人画面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2-11-15 浏览量:
“是你用实际行动为小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是你保障了每一位业主的生活物资……更将自己仅有的物资留给了有需要的人。”
这是记者看到一封签满名字的感谢信中的部分内容。签名者之一李帆告诉记者,因为纸张有限签不了太多名字,想表达感谢之情的是小区320户居民。
透过信中的内容,仿佛再现了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信中所述的一幕幕感人画面……
“我们从不为生活物资发愁”
11月10日上午,山水国际小区居民正排队有序做核酸。西宁市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新旭物业费管理公司山水国际片区主任刘巍斌也没闲着,一边打电话,一边为地面喷洒消毒剂,他就是信中被感谢的人。见到记者要采访,居民纷纷围到记者身边,争相说起这位“刘主任”“刘班长”的故事。
本轮疫情期间,小区突然停水,居民在微信群里向物业求助。刘巍斌和同事一起想办法,联系来供水集团的供水车,叫居民下楼接水。“只有老人在家的、家里一个人带孩子的,刘主任都会和工作人员一起将水抬到家里,有多少家就送多少趟。”年近八旬的王俊家感动不已。
“有刘主任在,我们从不为生活物资发愁。”据居民所述,本轮疫情实行居家工作生活管理期间,刘巍斌自己到超市排队五个小时帮居民采购急需用品。超市停止营业后,不少居民蔬菜紧缺,情急之下,刘巍斌想了个“笨办法”,一边向社区求助,一边在路边等待保供车辆经过,无论是什么物资,只要是政府保供车,他就拦停、甚至开车追赶,低声请求能不能卖一部分给这个小区的居民。
“我真的想为他分担一些”
本月月初,小区1号楼一单元下水管道被堵,家住7楼的刘玉芬家中污水冒个不停,在微信群里告知大家不要用下水。
正在运送物资的刘巍斌得知情况,认为大家可能看不到消息,便从顶楼34楼开始挨家挨户通知停止使用下水。维修人员无法到岗,他便自己上手,疏通中,污水淋透了刘巍斌的头发和上衣,他却依旧用手清理下水管道的淤堵物,直到下水正常。
“看到刘主任忙得一碗泡面吃了三个小时,我真的想为他分担一些。”在刘巍斌的感召下,刘玉芬多次申请当志愿者,但都因年龄大被拒绝。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刘巍斌每天的工作从5时开始,参与核酸采样准备工作、查验小区扫“双码”情况、逐一了解隔离人员需求问题、挨家挨户为居民配备生活物资、查看小区基础设施是否损坏、居民提出各种建议意见……能回到值班室休息时,已是万家灯火。
“仅有的物资都留给有需要的人”
看着刘巍斌经常吃不好,嗓子哑到说不出话,刘玉芬拿了一大块肉让他自己做了吃。过了两天,刘玉芬从一位保安口中得知,她给的那一大块肉,被刘巍斌分给了其他有需要的居民。
“我家就分到了一块,家里有小孩,向刘主任提过一次,没想到他一直放在心上。”站在一旁的李帆说,刘主任经常将自己仅有的物资留给有需要的人,还告诉人家“反正回不去家,自己吃不了浪费”。
刘玉芬年过八旬的母亲在城中区另一个小区,因为买不到菜打电话给女儿求助。刘玉芬思索再三才开口向刘巍斌求助,刘巍斌反而安慰她:“嫂子别担心,我还有一包蔬菜,我开车陪您给阿姨送去。”
刘玉芬清楚地记得,“在送菜的路上,刘主任接到爱人的电话,他给爱人说着自己一切都好,家里菜紧缺了就自己想想办法……听到这里,我泪流不止。”
记者问刘巍斌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这样说:“我当过兵能吃苦。当兵扛好枪、上班站好岗,我既然来了,就用心用情去做,反正只要业主提出来的,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我尽力去完成或者满足。”(记者 张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