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封感谢信见证疫情下的守望相助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2-11-17 浏览量:
面对疫情,全市上下和衷共济、全力以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扬连续作战、不惧困难、不畏艰险的顽强作风,自始至终坚守在一线、服务在一线、战斗在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
一封封温暖的感谢信、一句句暖心的关心语,是对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所有党员干部最长情的告白……
告白一:有你们,我们心里很踏实
“有两次门口放了蔬菜。打开一看,辣子、茄子、黄瓜、西红柿等等,全是咱们青海人所说的‘细菜’。心中十分高兴,不光是有菜吃,更因为感受到政府对我们生活的关心关注,心里很踏实……”近日,城西区虎台街道虎台社区收到一封居民写来的感谢信。
没有漂亮的信纸,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社区工作人员浓浓的感激之情,让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写信的居民名叫温桂芬,今年79岁,住在虎台二巷15号院,由于封控管理,老人暂时不能出门。医护人员上门采集核酸时,老人说:“麻烦给社区领导捎句话,我想吃馍馍,能不能买10个带进来。”社区收到老人传递的信息后,马上到珠玑巷市场为老人购买了10个馒头,并通过专班工作人员送进了老人家中。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虎台二巷15号院成为涉疫小区后,社区工作人员胡静萍进入专班,成了“专职”楼栋长,专门负责小区近200户居民的吃喝拉撒,封控期间,帮助紧急转运就医病人3人、疏通排水管道1次、配送生活物资200余次,为独居老人配送生活必需品11人次。
在各风险区,一个个坚定的身影,日夜坚守,寸步不离,筑起充满温情的“抗疫堡垒”,“清晨或是黄昏、凌晨或是深夜”都能看见他们逆风而行为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的样子。胡静萍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好,认真做好每一件‘家长里短’的小事,用平凡的坚守让辖区居民感到温馨、贴心、暖心。”
告白二:我们从不为生活物资发愁
“是你用实际行动为小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是你保障了每一位业主的生活物资……更将自己仅有的物资留给了有需要的人。”这是城中区山水国际小区320余户居民集体给西宁市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新旭物业管理公司山水国际片区主任刘巍斌的感谢信,透过信中的内容,仿佛再现了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信中所述的一幕幕感人画面……
疫情期间,山水国际小区突然停水,居民在微信群里向物业求助。刘巍斌和同事一起想办法,联系供水集团的供水车,叫居民下楼接水。“只有老人在家的、家里一个人带孩子的,刘主任都会和工作人员一起将水抬到家里,有多少家就送多少趟。”年近八旬的王俊家老人感动不已。
“有刘主任在,我们从不为生活物资发愁。”实行居家工作生活管理期间,刘巍斌自己到超市排队五个小时帮居民采购急需用品。超市停业后,不少居民蔬菜紧缺,情急之下,刘巍斌想了个“笨办法”,一边向社区求助,一边在路边等待保供车辆经过,无论是什么物资,只要是政府保供车,他就拦停、甚至开车追赶,低声请求能不能卖一部分给这个小区的居民。
11月5日,小区1号楼一单元下水管道被堵,家住7楼的刘玉芬家中污水冒个不停,在微信群里告知大家不要用下水。正在运送物资的刘巍斌得知情况,便从顶楼34楼开始挨家挨户通知停止使用下水。维修人员无法到岗,他便自己上手,疏通中,污水淋透了刘巍斌的头发和上衣,他却依旧用手清理下水管道的淤堵物,直到下水正常。
疫情发生以来,刘巍斌每天的工作从清晨5点开始,参与核酸采样准备工作、查验小区扫“双码”情况、逐一了解隔离人员需求问题、挨家挨户为居民配备生活物资、查看小区基础设施是否损坏……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值班室休息时,又是万家灯火。
告白三:他们用双手托起了生命的重量
“叮...”伴随着微信群消息的声音,城东区锦峰滨河苑15号楼的业主群发出了这样一封感谢信:“我是城东区锦峰滨河苑15号楼1052室的住户,11月9日下午13时左右,我家一名危重病人从省医院出院回家……在小区防疫工作任务繁重、人手紧缺的关键时刻,丁老师一夜未眠,竭尽全力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在此病人家属对她的辛勤付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11月9日下午13时,锦峰滨河苑一期西区专班临时党支部党员丁敏,接到了家住15号楼5楼苏大爷老伴儿马青萍打来的电话“我家危重病人要从省医院出院回家,病人刚从ICU出来,得用担架抬,孩子们还在来的路上,你们能不能帮忙抬一下?”
丁敏是城东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抽调来的工作人员,她得知情况后,立即请示专班负责人,并且联系社区沟通相关事项。
“我去抬,我是男的”“我去吧,我力气大”……于是,8个健壮小伙儿开始检查自身防护措施,消杀完毕后,便开始琢磨路线、“站位”等问题……这个临时组建、平均年龄33岁的工作专班立即行动。由于担架太长,无法进入电梯,专班工作人员便扛起担架小心翼翼的在狭窄的楼梯通道内腾挪,直至将病人安全抬进家中,8个健壮小伙儿面色也都微微泛起了红,防护服下的衣服早已画起了“地图”。
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正在分配生活物资的丁敏,又一次接到了马青萍的求助电话,病人到家后状况不是很好,咳嗽严重,胃管被咳出来了。了解情况后,丁敏紧急在小区微信群里发起寻找医生的通知,联系到了住在8号楼的医生,医生做好防护措施后,为苏大爷采取了紧急治疗,暂时缓解了病痛。
告白四:他们用真情换得真心
“你们的尽职尽责解除了我的担忧,热心细致让我感动......”截至今天,在疫情防控一线已经连续奋战20多天。城北区马坊街道海湖桥西社区一大早就收到了辖区居民郭永芳送上的“礼物”——一封感谢信,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疫情防控工作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全力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原来,郭永芳身患疾病,需要每周按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突发的疫情,让她近三周没有去医院治疗,自己和家人非常担心因耽误治疗而导致其它疾病,于是给社区打电话,社区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医护人员上门采集核酸并且安排爱心车队送往医院,使她顺利得到了治疗。
“我接触的社区和爱心车辆工作者仅仅是疫情防控中的一部分,是缩影,我在这里向海湖桥西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里道一声‘您们辛苦了’.....”
“您们辛苦了”是这两年社区抗击疫情以来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不光是对社区工作的肯定,同时也给予了防疫工作者无限的力量。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一封封感谢信的背后,是全市所有抗疫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默默奉献、彻夜奋战的缩影,是用实际行动诠释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连续多日作战,疲惫身影中透露着坚强、沙哑声音中蕴含着温暖,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最美的“逆行者”。
战“疫”期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展现了防控工作的人文关怀、获得了广大居民的真心支持。一封封感谢信、一句句感恩话语,是所有社区工作人员继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