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故事仍在西宁继续上演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2-11-21    浏览量:

  总有一些温暖不期而遇,总有一种力量与我们同行,总有一些人为我们日夜坚守,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会安心……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一次次爱心服务、一个个暖心举动悉心做好民生保障,切实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这个冬天特别温暖

  “喂!您好!是海湖桥西社区吗?我家人现在腹痛得厉害,需要紧急就医。”11月12日凌晨1时,有居民拨打城北区马坊街道海湖桥西社区的热线电话求助。听完电话的社区副主任陈亚倩立即联系金座雅园三期工作专班,专班组长董永霞安排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迅速为求助者送去抗原试剂进行抗原检测,并通知求助者家属准备就医用的物品。大约十几分钟后,陈亚倩联系的爱心车赶到了金座雅园三期小区,爱心车将其送到了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经诊断该求助者为急性阑尾炎。“主任,我已经顺利住院了等着做手术,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愿你们这些好心人平安健康,你们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多保重!”朴实而又真诚的感谢,让陈亚倩感到心里暖暖的。

  疫情防控期间,城北区马坊街道各村(社区)及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统筹兼顾,一手抓疫情联防联控,一手抓群众关爱帮扶,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辖区群众撑起“保护伞”,让这个冬天温暖常在。

  今年66岁的陈炳明是西杏园村的特困户,考虑到陈炳明家庭状况不好,一人独居在家的特殊情况,西杏园村路南专班工作组组长姚序安排专班工作人员为他送上米、面、油、鸡蛋等生活物资,并坚持每日中午送上“爱心午餐”。有一次,专班工作人员的午饭是汉堡和牛奶,有位工作人员特意把汉堡和牛奶留下送给了陈炳明,而自己又一次端起了泡面。陈炳明接过汉堡的那一刻眼圈红了,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

疫情下的暖心小故事

  “感谢你们想着我,那么辛苦还把物资送上门。”11月15日下午,看到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为自己送来免费物资,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低保户向阳连声道谢。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文汇路街道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并重点关注辖区内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切实摸清底数、掌握需求、有效对接,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根据实际需求,街道采取走访慰问的形式,为辖区低保户、独居老人、困难退役军人等生活困难群体发放牛奶、鸡蛋等物资。

  “尽量别出门,如果需要生活物资和药品,可以向社区寻求帮助,也可以直接拨打我的电话。”文汇路街道社区民政专干韩玉花和志愿者上门送物资时对独居老人王玉珍说道,还悉心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再备一些药品或其他物资,离开时一再嘱咐老人做好自我防护,家中常通风,适当锻炼身体。

  疫情发生以来,文汇路街道党工委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积极作为、主动担当,采取多种有效帮扶措施,在细微之处、点滴之中解民忧、纾民困,确保做细做好做实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爱

  “孙书记,昨天有居民反映买不到鸡蛋,今天我们对接相关单位已经将物资车开过来了,请通知居民有序排队购买。”自疫情发生以来,城中区南川东路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把民生保障放在突出位置,每日向各村(社区)线上收集邻里牵手微信群内群众诉求,动态掌握群众需求,班子成员带头研究解决,做到征集诉求“日反馈,日追踪,日解决”,用心用情用力搞好服务,做好日常生活和防疫物资的输送,打通配送“最后一米”,切实保障群众需求,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到小区。

  “叔叔您好,您要的水我买来了,还需要什么随时联系我。”南川东路街道兴旺社区工作人员敲开居民家的门,给居家隔离户送去生活物资,保障居家隔离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居家隔离是阻断疫情传播链的重要一环,为确保疫情期间重点人员居家隔离落到实处,南川东路街道各村(社区)采取严格管控与温情服务并举的方式,在引导群众积极配合落实防疫政策的同时,全力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通过电话、微信了解居家隔离人员的各类生活需求,当好贴心“管家”,为他们提供便捷服务,确保居民安心度过隔离期,一同筑牢疫情安全的“防疫墙”。(记者 张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