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核酸采样小分队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2-11-24    浏览量:

  “万能的朋友圈,哪有转运箱可以支持下我?”“扛不住了,头又疼了……”

  11月19日、11月21日,均是在凌晨,发布在朋友圈里的两条动态消息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两条动态为何发出在深夜?它们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两条动态消息是城西区通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先生发出的,倾听后,记者为他们的故事感动。

夜间采样时间紧任务重

  苏春晖是通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入户核酸采样员,凌晨3时,他敲开了一户业主的家门,“您好,您昨天做的核酸检测显示混管异常,我是上门采样的核酸工作人员,请您配合。”

  在通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苏春晖一同负责夜间采样的工作人员还有殷显福、梁增燕、王蓉三位。据介绍,从第一天17时到次日7时,卫生服务中心会陆续接到区卫健局推送的混管异常名单,入户采样工作人员则需要时刻待命,做好夜间采样的准备,夜间上门做核酸,他们把这叫做“追阳”。

  “一个晚上最多采12单吧,由于人手不够,白天我们也要外出做入户采样工作。按规定,一批采样名单需要在一个半小时内采集完成,两个小时内送样,但是有时候会出现第一批采样名单还未送样,第二批采样名单就来了,时间上比较紧张。”一名入户采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夜间采样也会遇到居民不开门、打不通电话的情况,他们希望居民能够多理解多配合。

每天吸氧,只能睡两个小时

  季海瑞是通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她负责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工作,对于她来说,后半夜接到社区、区卫健局的电话是常态。

  深夜盯着手机混管异常名单、分配人员采样,白天协调物资、解读政策……季海瑞经常24小时仅能睡两个小时。“她的心率偏高,随身带着药,每天需要吸氧,每晚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可即便这样也仅能睡两个小时,我们都十分担心她。”工作人员李树人告诉记者。

  气温逐渐转凉,身体不好的黄秀娟每天坚守在一线,而她是一个一岁半宝宝的母亲;邓雪玲在做完自己的工作后,主动帮助队友入户采样,经常忙碌到晚上9点;史晓娟在参与白天的入户采样工作后,深夜为队友们默默熬制着汤药……而他们正是成千上万名奔波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缩影。(记者 佟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