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名女性员工不分昼夜的坚守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2-11-28 浏览量:
“跟您确认一下,您的问题解决了吗?”“您的诉求是什么,我们联系后及时给您回复。”10月21日以来, 巾帼文明岗——市“12345”热线为市民提供疫情防控咨询、心理减压、困难救助等,受理群众各类诉求4.74万件,已办结4.30万件,办结率为90.58%。点对点帮助群众办理事项共计18805件。一条条热线让疫情防控更有温度,也让西宁处处涌动着暖流。
48名女性不分昼夜的坚守
“请问医院跟您联系了吗,您的问题解决了吗?”“到了医院就好,问题会解决的。”时针指向24时,一通紧急就医电话让雷花的一点困意在阵阵揪心中消散。雷花的上班时间是从18时到第二天8时30分,昼夜颠倒。“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工单量很大,有时刚接完这个电话,下一个电话又打进来了,几乎没有放下电话的时候,而晚上12时后来电会慢慢减少。”雷花说,做话务员最重要的是礼貌用语,无论对方语气态度如何,都不能发生语言上的冲突,而是耐心地帮助对方解决困难。
叮铃铃……另一边,早上刚接班的马莉还没来得及脱下外套,手边的电话就陆续响起,这也是她从10月21日连续坚守在岗位上的第34天。“大姐,你别哭,有啥事你说。”“你要不试试对孩子多些鼓励和表扬。” ……在这个特殊时期,话务员在来电中关于情绪调解、心理疏通的作用不可或缺。
这两条热线,一条负责协调解决居民急愁难盼等各类问题,一条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疫情之下,这支由48名平均年龄为29岁的女性员工组成的队伍——西宁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24小时守候,让市民得以随时求助,在守望相助中倍感温暖。
迅速辨别实现热线“快”办
要在接到电话后短短几分钟内,迅速辨别每个事件的归属,分清归什么单位、该由哪个部门对接,对于有6年话务员经验的张月红来说,游刃有余,她说:“熟能生巧是一方面,不断学习更重要。”“孩子在海东市互助县,现在奶粉紧缺,麻烦能把西宁家里的奶粉送到互助县吗?”10月31日,张月红接到市民热线求助后,迅速联系城东区政府协调配送奶粉,经过沟通协调奶粉于当日17时前从中惠紫金城送到了互助高速卡点,求助市民事后更是将感谢信写到市长信箱,并表示:客服人员很耐心地帮我解答了相关问题,并在当天解决了实际问题,感觉很温暖。
话务员张海婷对业务也十分熟练,11月2日12时,她接到省级12345热线派单:湟中区上新庄镇东沟滩村的两位老人分别83岁和86岁转运至青唐小镇方舱医院隔离,但由于有高血压等疾病,群众求助转运至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治疗。接到此求助后,张海婷迅速联系方舱医院负责人和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经过协调,两位老人及时转运并得到有效治疗,求助市民为此专门来电表示感谢。
“疫情之下,居民生活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致电求助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对居民提出的问题,我们如果能解答的,就尽量通过电话解答。无法解决的,再辨别分发至相应的工作组继续跟进。”市“12345”热线主管王育红说,如果遇到身体不适的,我们会打起十二分精神,第一时间将其症状记录下来,并核实相关信息,再转接给医疗保障组对接。因为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需要我们严谨对待,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记者 宁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