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二)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2-12-05    浏览量: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市医务工作者秉承“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冲锋一线,顽强坚守,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践行入党誓言和初心使命,全力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逆风而上,我会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确吉卓玛

  “紧急通知:明日全员核酸需要闭环管理,请通知科室参加核酸检测人员做好闭环准备工作,按照医务部通知完成采样工作。”10月20日晚接到通知后,我匆忙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母亲在耳边千叮咛万嘱咐,嘴上虽说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可她的担心和顾虑我全部看在眼里。就这样踏上了我的第五次抗疫征程。也许因为是抗疫“老兵”,这一次并没有像前几次那样紧张,只是期待着疫情早点结束,全市人民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起初,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兴致高昂,都能轻松完成工作,但是随着气温的下降,时间的延长,平时的工作量在此时变得格外艰巨。现在每天早上的气温只有几摄氏度或零下几摄氏度,一次次的涂抹手消,使我的手指头根本不听使唤,有很多次手指头都冻僵了、麻木了,那种刺骨的寒冷真的让人难以忍受,但我们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在如此寒冷与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中一些温暖的故事却时时让我感动。10月31日这天是我25岁的生日,我们点位的志愿者消杀员徐艳凤老师,以及其他志愿者们一起为我过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生日,在特殊的环境下让我感受到了特别的爱,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次生日!

  核酸采样冻手时,社区工作人员及时给我们送来热水,一些热心居民也会给我们送热水、暖宝宝等。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领导通过线上多次慰问我们,得知因寒冷阻碍工作进展时,立即给我们配备暖宝宝、手套等物资。他们都在尽力解决着我们遇到的问题,齐心协力抗疫,我看到了每一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感恩这些温暖的人!

  现在看到每日的疫情通告,心里是五味杂陈,看见感染人数增加时又担心又着急,看见有很多地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时又欣慰又高兴。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披上白衣铠甲,就得逆风而上!就如我们队长所说:“风起我们逆风而来,风停我们平安归去!”我会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做好自己防护的前提下认真完成核酸采样工作,协调好组内人员,共同渡过这次难关。愿青海必“清”,西宁必“宁”!愿早日战胜疫情,迎来春暖花开!


每天出舱后,我总喜欢抬头看看夜空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星霞

  自今年4月到现在,已有半年多的时间,在抗疫一线,我们是采样人员、研判员、院感人员、消杀队员,却唯独没有做父母的女儿,孩子的妈妈,丈夫的妻子……但“疫情不退,战斗不止,心中有光,无畏前行”的信念一直扎根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中,只有消灭了病毒,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与家人团聚,将对家人的思念化作动力,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让我们的城市蒙上了一层灰色,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抗疫“老将”,我与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沈军一起,带队驰援方舱。医疗队要承担研判、查房、评估、给药、消杀、核酸采样等各项工作,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接听上百个电话。收治第一批入舱人员时,很多队员没有经验,作为副队长,我带领队员们一起进舱,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方法,鼓励队员们消除内心的恐惧,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工作步入正轨后,大到舱内患者的救治,小到吃饭喝水的问题,我们都要亲力亲为、协调解决。一天清晨6时许,舱内一名隔离人员突然癫痫发作,患者牙关紧闭,舌头被咬得血肉模糊,整张脸憋得青紫,情况十分危急。在旁边没有撬开患者嘴巴工具的情况下,我紧急徒手塞到患者嘴巴里,为患者清理口腔内的假牙和分泌物,那一刻已经顾不得手指会不会被咬破,会不会有暴露感染的风险,我的心中只有挽救患者生命的信念,最终在沈军队长的帮助下,患者终于慢慢恢复了意识。

  在舱内,我们除了是医务人员,还是为孩子辅导作业的老师、是让患者消除恐惧的心理辅导师、更是给患者提供暖心服务的家人,虽然每天的工作繁杂而辛苦,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干得格外认真。有一次,我看到舱内一名监督孩子背课文的母亲,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我强忍着思念的泪水,默默地为她们母子照了一张照片。回到宿舍已是深夜,看到手机上女儿打来的未接通话,所有的情绪终于在那一刻倾泻而出,于是给孩子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宝贝,今年疫情反复,妈妈陪在你和弟弟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但你们很乖巧,妈妈因为有你们而感到骄傲。疫情没有结束,妈妈还不能回家,因为妈妈始终相信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一定要做一个帮助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我们要尽心做好每一件事,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们。”

  每天出舱后,我总喜欢抬头看看夜空,不仅是寄托个人思念,也是期盼抗疫的胜利,就像我的名字一样:星星的光虽然微弱,却能照亮黑暗的夜空,最终迎来胜利的霞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苟廷娟

  英雄并不遥远,感动就在身边。疫情来临,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全院职工连夜返岗,24小时待命,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当我穿好防护装备,推着治疗车为患者处置、加药、送饭送水时,早已忘记了自己身处危险的病区,忙碌又充实的工作让我和同事们来不及想过多的事。

  11月1日,医院接到通知,腾空外科楼病房,开始收治患者。在目前收治的患者中,最小的才出生几天,最大的已101岁高龄。为更好地救治患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院内专家组评估后,调集各个专业的医护人员投入患者救治工作中。在这里,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或许都暗藏危险;在这里,每个医护人员像“陀螺”一样不停地高速旋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我们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每天梳理工作,发现不足,反思自己,提出整改。受疫情影响,病患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在超负荷运转,但我们想的是,这里需要我们,患者更需要我们。我们能做的只有想办法克服困难,团结一心,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生命,为患者及家属点亮希望之在护理患者时,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恐惧,每次走到床前我都会微笑着为他们加油打气,隔离衣不能隔离我对患者的关爱。有一天查房时,一位与我同龄的患者拉着我的手说:“你们每天跑来跑去帮我解决各种问题,忙碌中还要听我诉苦、开导我,你们真厉害,都是父母的子女,都是孩子的母亲,我愿意当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共同战胜病毒,好早日与家人团聚!”就这样,我又多了一位并肩作战的“战友”。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面对抗击疫情这场战役,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让我们携起手来,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静待美好明天的到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蒙面,只为了更好的未来。加油,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