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隐没在“电波”里的抗疫战士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2-12-08 浏览量:
“自2022年12月2日0时起,恢复城北区与城西区、城中区之间人员、车辆有序流动。”当看到这条新闻时,小曹不禁哭出了声。
小曹,是市公安局办公室的一名95后年轻同志,叫曹佳艳,最近,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流调员小曹”。40天前,她主动请缨赴城北区抗疫一线,被分配到流调组工作,是一名隐没在“电波”里的抗疫战士。
“喂您好,请问是***吗?”“您别紧张,没事”“小桥大街几号?”“您听我解释……”“对,原地等待就行”“您放心,我是警察”……北川河畔冬寒料峭、万籁俱寂,不远处的指挥部流调组里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小曹一边用肩膀扶着电话,一边耐心地询问和解答,一边急促地敲击着键盘,立刻又按下挂机键,拨起下一串号码。精准高效的流调是快速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一环,特别是本轮疫情当中,奥密克戎毒株病毒载量较高,传播速度极快,传染性和隐匿性极强,防控难度极大。“如果我能再快一秒,就可能多避免一个人感染”,小曹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憋着一股干劲儿,让自己一快再快,最大限度为后续工作争取时间。流调的电波就这样在北川河畔飞速穿梭,无声中演绎着抗疫生死时速。最多的时候,每天要拨打300个电话,每个电话按照最短4分钟来计算,一刻不停也需要20个小时,每天休息的时间基本只有3个小时左右。当一天超负荷的运转停止,喉咙沙哑,头晕眼花,腰酸背疼,疲惫的身体几乎全身麻木,嘴上也因着急上火长满了泡,有时候直接趴在桌子上倒头就睡,都顾不上盖件御寒的衣服……“这些孩子们,跟我的姑娘一般大小,懂事得让人心疼……”流调组的一位负责人说道。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一次次疫情来袭,就是那些平凡日子里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背上简单的行囊,背负期望的目光,化身真正的勇士,拼命奔跑在充满未知的最前线,把危险挡在身前,把安全护在身后。
小曹是单位里最年轻的同志,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跟同龄人一样,她也是父母的“心头肉”,有时流调电话那头的一句不理解或斥责,足以让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但她深知,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战斗中,警察必须是传递光明的人,传递希望的人,“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样的信念,也是支撑她一路前行的动力。今年4月份在城西区疫情防控执勤期间,她就利用轮岗休息间隙写下了字字肺腑的思想汇报:“在抗疫前线,我看到身边的党员们冲锋在前、迎难而上,舍小家为大家,使我深受鼓舞。我决心在一线向优秀共产党员们看齐,接受最重的任务,恳请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小曹就是这样一个率性、纯真、一心向党的好青年,她年龄不大,但是知道老百姓的事最大,她阅历不深,但对党的感情最真,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也映射着西宁公安这个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群体。
和小曹一起在流调组并肩战斗的战友们,还有张春雪、张明露、刘洁、赵立芳、马淑娟、程旭东等,她们都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父母挂念她们冷暖,爱人担心她们安危,孩子盼她们早点回家,但每次挤时间拨通的电话都是“爸,您记得按时吃药”“娃,妈妈不在,你要听奶奶的话”“我这边很好,你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宝宝乖,妈妈很快就回来了”匆匆几句便又返回工作岗位。她们中间有人高血压,有人颈椎增生,有人心脏不好,有人一熬夜就吃不下饭,但作为流调队员,她们心里只有电话那头的冷暖,绝口不提自己的困难。她们深知,警察的职责和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最关键的时刻,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大家的事再小也是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世纪疫情的大考,我们初心不改,立场不变,斗志不减,勇敢逆行,以爱和责任拼命保护着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着我们深爱的这座高原古城,小曹就是这群逆行者中的一个缩影。
看到解封的消息,小曹喜极而泣。她们用以昼夜奋战的流调电波,终于可以消逝在熙来攘往的烟火气里,消逝在汩汩而流的北川河里。北川河畔,涅槃重生了!
小曹,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