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学习身边榜样:杨勇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0-10-20    浏览量:


  2015年,西宁市扶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时任市直机关工委宣传部部长杨勇主动请缨,成为了安宁村第一书记。五年来,杨勇一直坚守扶贫第一线,走遍了安宁村的角角落落,2017年安宁村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


  完善基础设施 便利群众生产生活

  初到安宁村,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连个像样的文化广场都没有,部分贫困户住的房屋还是危房。“要想富,先修路,无论怎样,都要先让安宁村大变样,只有这样才能坚定村民们脱贫的决心。”于是,杨勇跑项目、要资金、拉赞助……如今,安宁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道路变宽敞了、村民们的居住条件改善了、村级文化广场修建起来了、光纤网络也拉进来了。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杨勇每年在“两节”期间积极协调市群艺馆到村里开展文艺演出。村里群众高兴的说:“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杨书记了,如今我们不仅过上了好日子,也有了自己的休闲广场,以后的日子我们会越过越好”。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群众致富热情

  安宁村海拔2700多米,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产业较为单一,属于纯粹的靠天吃饭,在多次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后,杨勇结合安宁村实际,制定发展致富的实施方案和贫困户扶贫具体措施,鼓励贫困户在格尔木发展租种温棚蔬菜种植、在德令哈从事出租车租赁经营;对发展种养殖产业的贫困户加大指导,落实扶贫资金3.78万元,并为他们提供生产服务信息;对5户家中无劳力的贫困户,将产业发展资金7.5万元入股田家寨镇农业科技博览园,通过入股分红为其增加收入。同时,积极争取GEF三期土地退化防治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加森林植被200余公顷,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2020年3月,安宁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这样的勤务员 村民们确实离不开

  不管村里谁家有事,他都会到场,就像村民们的“勤务员”一样。李生明的儿子在德令哈开出租车,老两口住的房子是土木结构,安全系数低,杨勇争取到了危旧房改造资金帮助他们改善了住房条件。汪延福老人有听力障碍,老伴又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杨勇便找朋友帮忙为其戴上了助听器。双帮户李玉清给杨勇打电话说,她姑娘给一家物流公司打工,没有拿到工钱,他积极协调要回了3600元的工资;积极争取到“雅居乐”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帮助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大学梦;与市红十字会协调联系,为安宁村募集价值约3.1万元的衣物鞋帽等155件(套)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解决疫情期间贫困户的实际困难,筹集资金为建档立卡户孙重德送去300余斤混合猪饲料,积极为贫困户孤儿孙强申请中央企业团工委“心希望”助学项目……

  杨勇经常说,作为扶贫干部,不仅要把扶贫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从群众“小事”入手,去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生产实际问题,落实好党的扶贫政策,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而切身去帮助贫困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难事则是我们的亲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