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红:心系人民群众的社区当家人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19-10-31 浏览量:
她时刻把居民的冷暖挂在心上,满腔热情地为居民排忧解难;她真诚服务居民,让社区充满亲情,成为居民的贴心人;她甘当居民的勤务兵,千方百计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她就是西宁市城北区小桥街道新海桥社区党委书记田小红。
“对待居民群众就要向对待家里人一样,将心比心,只要怀着忠心、真心、暖心、爱心把社区服务工作干好了,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平凡。”自2001年1月到社区工作后,18年来,田小红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老百姓的小事,就是社区的大事,我们要第一时间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实到群众中,搭建‘连心桥’传达社情民意,把居民群众的事办实办好。” 她这样说也这样做。
2007年任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党务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党建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习 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能力
多年来田小红始终严于律己、勤于学习,自觉锤炼,提升党务工作能力。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她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坚持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学习领会和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自觉接受监督。她还注重加强业务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并运用到工作中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田小红在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方面,都能站在党员群众的前列,以身作则做表率。她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政治敏锐性较强,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能时刻同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
创新 谱写出社区党务工作新曲
田小红为社区的党务工作默默地做着奉献。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田小红带领新海桥社区党组织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以“微心愿、微党课、微服务、换位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三微一体”活动,倡导和鼓励辖区党员积极认领辖区居民的小心愿,讲一堂有意思的党课,给群众提供一次力所能及的服务,为在职党员进社区搭建了为民服务的平台。按照“小型、高效、灵活”的原则,在楼院小广场开展紧扣新时代和生活的脉搏,贴近现实,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微党课”宣讲。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做一天社区办事员”换位体验活动,不定期邀请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窗口跟班体验,使“换位体验”成为在职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她经常说在工作中要向群众学,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针对群众提出的建议,社区首推建立了“延时错时预约服务”便民制度,让居民群众在休息时间也能办理事情。在工作中,她除了严格按章办事,严肃党的纪律,注意增强党员意识外,还注重自身学习和培养青年人,不断地改进传统的党务工作方法,把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知识引进到党务工作中,努力实现党务工作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
担当 让党组织成为社区老百姓的依靠
田小红用实干践行着为民服务的承诺,得到了社区党员和群众的集体“点赞”。她率先在新海桥社区组织开展“为民服务代(领)办”活动,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代(领)办服务岗”,依据代办事项,分类为群众提供全程代(领)办服务,形成了“群众动口、代(领)办员跑”的服务群众新模式,拉近了社区与群众的距离,让服务“零距离”。新海桥社区辖区8882户、23000多人的信息,她不敢说全部都掌握,但至少哪些居民有特殊困难、哪些居民家急需帮助,她心里都有“一本账”。琐碎但又事关民生的“大事小事”,都一一在她的工作记录本中,不妥善处理好就绝不“销号”。
引领 正能量凝聚着社区民心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田小红带头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文体活动,在她的坚持努力下,社区各种文艺活动逐渐丰富了起来,参与的居民也越来越多。社区居民之间增进了互相了解和沟通,邻里之间互助互爱的氛围逐渐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然扎根。老旧小区改造、国有土地征收工作是社区近年来工作的头等大事,工作难度大,她带领社区党员把做合格党员落实在为居民解忧帮困的具体工作中。用“一线五到”工作法,解决了群众关切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党员服务在一线,把复杂情况摸到,把承诺事项办到,把群众工作做到,把焦点问题想到。在柴达木路扩路项目红旗厂片区拆迁工作中,涉及到拆迁的159户居民的房屋无“两证”,群众对拆迁安置有疑虑和困惑,导致拆迁工作一度滞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在小桥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工作队,以共产党员和调解员的身份站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居民家中,冲锋在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去排查矛盾化解矛盾,与群众交心沟通。20天的时间内,159户居民全部签完拆迁协议,顺利完成了红旗厂片区国有土地征收拆迁工作。一项项民心工程落实扎根,新海桥社区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拥护,逐步形成了人人支持、户户参与共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