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小课堂: 把党史学习送到“家门口”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21-04-09    浏览量:

  仲春的西宁古城,春意盎然。四月初的一个下午,走进城西区西川南路1号馨宁小区幸福庭院,看到八九名党员佩戴党徽围坐一圈,中间的老党员讲得认真,邻座的大家听得仔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里的几篇文章,首先由我领学,然后大家进行交流。”二十分钟时间,党员们一起学习了书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三个篇章。

  随后,党员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谈体会、谈认识。“那我先说说吧。”党员张耀明笑着说:“今年是咱们党成立100周年,从最初建党时50多名党员到如今9100多万名党员,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没有党的关怀,我当不了兵;没有党的培养,我走不到团职领导岗位。对党我有报答不完的恩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党员,我们应该了解党史、熟知党史,以史为镜,检视自己,让我们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更加纯洁,永葆党员本色、军人底色。”

  有着34年党龄的吴立新是热心社区工作的“好事者”,他主动关心、参与社区事务,经常为社区工作建言献策,今年春节期间他为社区群众书写春联200余副。吴立新感慨地说:“党史是真真切切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作为基层党员,我们要向居民群众多讲党的历史、多讲党的故事,多讲在党的领导下大美青海、夏都西宁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多讲青海大地上涌现出来的尕布龙、郭永怀等先进典型事迹,带领居民群众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资政育人、锤炼党性和做合格党员的教科书,也是党员的必修课、营养剂。”董占杰接过话茬激动地说:“在部队的时候,我去过上海一大会址、延安、西柏坡等地参观见学,近段时间,我每天都看历史剧《觉醒年代》,常常被剧中故事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 深切感受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积贫积弱到美丽富强,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奋斗不息,在百年光辉历程中创造了丰功伟绩,写就了波澜壮阔的奋进史诗。翻阅党史,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密码。”

  王锡兵是一名退役军人党员,也是社区的“专职志愿者”,只要社区有活动,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不仅如此,他还把妻子何青珍也拉进志愿者队伍,配合默契的夫妻俩成为社区一道美丽风景。去年疫情初期,他和妻子积极响应社区“招募令”,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和社区工作者一起在小区门口值班值守、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没有休息,被社区评为“最美退役军人”。“军人的身份是一时的,党员的身份是一世的。现在生活这么好、幸福感这么强,我们应该发挥军转干部信念坚定、雷厉风行、忠于职守、善于学习的优势,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以实际行动为党徽增光、为党旗添彩,让社区成为居民放心、安心、舒心的幸福家园。”

  馨宁小区所在的新西社区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住宅小区33个,人口22000余人,党员650余名。社区党员数量大,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难度大、效果不明显。为更好地讲好党的历史,传播党的声音,推动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新西社区针对辖区党员数量多的实际,将党史学习转移到楼院,把课堂开设在楼院,让党旗飘扬在楼院,打造“移动小课堂”宣讲模式,授课方式由“阵地式”改为“流动式”,“坐等上门”改为“送学上门”,组织社区“两委”委员走进辖区33个小区楼院,在休憩亭、健身场等党员群众聚集区域以“拉家常”的方式讲党史、谈心得,变“我要听”为“我要讲”,激发党员学习活力,燃起党员学习热情,引导广大党员学好党史教科书、修好党史必修课、用好党史营养剂,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党史学习搬进楼院,变集中学为分散学,这种学习形式活、接地气,党员也容易接受。”党员许聚军感慨道。

  灵活的教育形式,通俗的教育内容,让党史学习教育既接“地气”、又聚“人气”,受到基层党员的认可和好评。

  一场家门口的党史课,党员们还在意犹未尽地讨论着……

  “馨宁小区有党员260多名,党员比较集中,而且大多是退役军人党员。我们的初衷是想把小区楼院建设成为党史学习之地、政策宣讲之地、收集民意之地。一边学党史,一边听民声,既让‘家门口’党史课活起来,又把为民办实事的‘连心桥’架起来。”新西社区党委书记程丽茹说,“党史学习归根结底最后要落脚到为民办实事上,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丰富‘移动小课堂’内容,把党史和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百年党史,享受优质服务,为广大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