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区“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成绩斐然
来源:城东区教育局 日期:2021-02-08 浏览量:
“十三五”以来,城东区教育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教育强区战略行动,全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水平稳步提高,教育公平得到彰显,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期盼值不断提升,教育基本治理和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亮点纷呈,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精心谋划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实施学校组织体系建设和行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学习教育、专题教育活动,践行初心使命。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打造“三德”党建品牌,启动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学校延伸。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坚持将教育发展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通过专题会和现场办公会等形式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障和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任务分工》,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教育发展责任机制,落实政府教育支持支出责任。区财政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足额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全区教育经费均达到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的要求,关注随迁子女,将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区财政保障体系,区属小学接收非本市户口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3591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7.6%,切实保障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同等待遇,教育公平得到彰显。先后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国家级验收和复检、国家级“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建立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特校教育为增补的特殊教育体系,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25%,依法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关心贫困学生成立“和谐家园”城乡困难群众综合救助中心,精准帮扶大病、低保低收入和困难家庭,为贫困家庭儿童建档立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动员辖区内单位和爱心企业积极帮困助学,全区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教育布局趋于合理优化。累计投入资金3.17亿元,新建康南小学,先后实施完成八一路小学、韵家口小学扩建、东方小学改扩建、园山回族小学、十里铺小学迁建、周家泉小学教学辅助用房等6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教育用地112亩,校舍6.9万平方米,新增教学班101个,新增学位4545个。正在实施杨家庄小学、曹家寨学校改扩建及城东区第二幼儿园、城东区第三幼儿园建设项目。通过实施教育布局调整新建改扩建教育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全区教育资源,全区教育资源不断扩充,教育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得到提升。
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供给,建成城东区第一幼儿园等3所公建幼儿园,通过落实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购买保健岗位服务,加大民办学校教育扶持力度,激发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活力,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6%。成立城东区学前教育协会,推进学前教育行业社会化管理,形成“区、片区、园所”三级幼教教研网络,组织开展学前教育教材审定,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得到有效治理,促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发展,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和办园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巩固提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不断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公开招聘,引进专任教师114人,全区师资力量不断得到加强。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建成“吴正宪工作站青海分站、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三大示范引领平台,先后培养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各类优秀人才168名,承担市级以上教研课题16项,其中《基于名师智慧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综合性研究》等4个课题被列为教育部西部教学改革支持重点项目。加强教法学法研究,深化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成功构建“12345+N”东区特色教研共同体模式,荣获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特色发展优质成果奖。“吴正宪工作站青海分站”不断丰富研修方式,培养20多名优秀教育人才,带动全区300多名数学教师专业水平快速提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吴正宪“儿童教育本土化研究”》与《主题阅读理念下的“三多语文”实践研究》获青海省第二届教学成果奖。落实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建设和教师交流机制,开展集团化办学,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青南地区支教65人,集团化办学交流教师30余人,区内轮岗交流校长、教师204人,促进了全区师资均衡配置。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坚持德育为先,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五育并举”,健全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家校共育,组织学生开展“四爱三有”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改革,不断丰富“大课间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儿艺术节、足球篮球联赛,推进城乡学校少年宫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校一品一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格局逐步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马兰花开一路芬芳”“和美教育”“书香校园”“法治校园”“三雅校园”等特色办学品牌脱颖而出,社会对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东关回族女子小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晓泉小学荣获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育才学校被评为“青海省优秀少先大队”,东关大街小学传承红心的“小雷锋”马伟被评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教育信息化普及速度逐步加快。改善和普及教学设备配备,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学校购置触控一体机“班班通”、体音美教学仪器、多功能厅设备等,建设高清录播教室,校园安全无盲点视频监控,建成网络教研云平台,全区网络多媒体教室配备率100%,互联网接入率100%,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迈上新台阶。促成教育信息化直接服务于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积极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建成城东区高清录播网络教研云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现场同步直播,网络教研成为新常态,教育信息化走在全省前列。2020年,东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八一路小学等3所学校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学校”。
校园安全稳定全面加强。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平安校园”创建相结合,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教师安全培训讲座、师生应急演练等,排查化解各类矛盾。强化学校“三防”水平,实现校园保安、安防器械、视频监控系统配备全覆盖。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扫黑除恶行动,聚焦整治重点,专项整治乱点乱象。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整治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查处违法案件,持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制定区校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配齐配齐开学保障物质,实现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平安顺利开学。开展“平安示范校园”创建活动,有6所学校推荐评定为“省级平安校园”,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全面加强。
绿色校园建设硕果累累。投资350万元在韵家口小学建设成美丽惬意的“读书林”,国际村小学被评为“国家公共机构效能领跑者”,15所学校被授予“青海省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区属14所学校评为省级“绿色学校”,其余4所评为市级“绿色学校”,园山回族小学等3所学校打造区级“绿色学校”示范点,杨家庄小学、晓泉小学建成“绿色志愿服务”示范点。在园山回族小学建成全省首家以学校为载体的智慧生态教学厅。
截至2020年底,全区18所区属小学共有教师编制1145个(含青南支教专项编制13个),正式在编教师1056人;在校学生23578人,其中三县及本市外户籍学生13591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7.6%,少数民族学生16733人,占总数的71%,教学班438个,平均班额54人;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13232人。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108.14%,一年级新生毛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99.19%,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既定目标。“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展望“十四五”新征程,区教育局将紧扣发展规划远景目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青少年“拔节孕穗期”成长教育,着力绘就东区教育新篇章新蓝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