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湟中区聚焦干事创业主线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3-07-06 浏览量:
湟中区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有机统一,注重守正创新、正向激励,强化精准施策、精细操作,以紧扣思想政治“中心线”、设置选贤任能“标准线”、绷紧纪律规矩“警戒线”、把准干部培育“基准线”为抓手,不断激励干部想担当、肯担当、真担当、有担当,激励干部队伍“走在前、作表率”。
紧扣思想政治“中心线”
让干部想担当
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利用党校主阵地和“青海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强化“一核三点”教育管理机制和“三岗六式”学员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教育引导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委(党组)作用,通过“高擎党旗 感恩向党 聚力奋进 赶超发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7000余名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充分融入高质量发展。聚焦“三大行动四个环节”,构建干部历练内外“双循环”机制,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科室长业务大讲堂、周五蓄能讲堂等活动,组织140余名干部到党政机关、基层一线“双向”历练。积极搭建“三维一体”宣传方式,依托“湟中党建”微信公众号增设专栏,在投身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中凝聚强大动力。
设置选贤任能“标准线”
让干部肯担当
紧扣全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需要,通过县级领导调研反馈机制,“122”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机制,先后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城市更新等工作中提拔和晋升了敢于较真碰硬、实绩突出的干部402名,树立了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全区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积极性。常态化开展“敢担当、善作为”干部调研,及时开展疫情防控专题调研,发现282名优秀干部。为科级干部建立纪实档案动态数据库,构建“正面+负面”“显绩+潜绩”“共性+个性”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及时掌握科级干部现实表现,精确掌握干部担当作为表现,避免凭感觉下结论。建立首个全区干部台账式管理机制,动员3400余名机关和乡镇干部投身防疫一线,组建633支“值守、劝导、守点”三支小分队,组织600名干部组成3支应急处突队伍,不断激励干部到一线攻坚克难、挥洒汗水,进一步树牢“实干者入位”的用人导向。
绷紧纪律规矩“警戒线”
让干部真担当
开展科级干部“八小时外”“一诺一访一报告”工作,探索优化信息收集、落实问题整改、精准问责问效、强化结果运用的“闭环机制”,净化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休闲圈”。开展“全链条”干部监督,强化“二考三核”结果运用,完善“三下”动态台账,持续跟踪问效,在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取得有效进展。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结合“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统筹用好职务职级两个晋升渠道,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为敢闯敢拼的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建立走访慰问干部制度和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做到“三谈四访”,确保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会同区总工会优选54名优秀干部职工赴外疗养,进一步体现组织温暖。
把准干部培育“基准线”
让干部有担当
通过招录选调生、公开考录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区外调任的三种方式,为湟中干部队伍补充334名“新鲜血液”。围绕提高“七种能力”,实施“5223”成才工程,实现县级领导+党组织书记联带、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联帮的联动机制。优选46名乡镇和机关年轻干部开展双向“墩苗育苗”工程,选派289名年轻干部到疫情防控、新城建设等重点岗位历练,让年轻干部成为时代发展的“生力军”。围绕“1+3”培育机制,量化年轻干部工作任务,丰富工作阅历,通过专题调研、综合考量,发现储备优秀干部110名,真正使担当作为的好干部施展才华、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