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个坚持” 探索党建新路——西宁市开展基层党建创新试点工作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17-11-01    浏览量:

  西宁市持续推行基层党建创新试点工作,以建强基层组织,强化政治引领为抓手,从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党员管理、创新党建载体三个方面着手,着力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全市基层党建的新路子。

  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将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作为选定试点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坚持重心下移,重点围绕规范“三会一课”、提高基本能力等基础性工作,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在湟中县推行“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互助基金”试点工作,按照党费扶持、职能部门支持、“两新”组织配套的原则,在县管党费拨付1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18.25万元,解决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较为薄弱的难题。在城西区推行“‘党(工)委书记讲坛’固定党课”试点工作,采取优秀党课分享讲、示范讲,规定党课点名讲、专题讲的方式,分级分层分类开设“大讲坛”。同时,各党(工)委书记主动走上区域化“五级联动”党建联盟大党课,讲授各自准备的党课,切实发挥了党组织书记示范作用,提升了党员教育质量。在湟源县推行“235”试点工作,通过优化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两种措施,采取支部集中学、上门辅导学、党员讨论学等三种方式,坚持一会一开、一会一记、一会一报、一会一查、一课一审等五项制度,对“三会一课”何时开、怎么开作出明确规定,让基层党组织在抓好“三会一课”基础工作有依据、有办法。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党员管理。针对党员评议量化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跟不上等难题,市委组织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两项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的试点工作,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全面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提档升级。在城东区推行“流动党员e家”试点工作,构建社区网站、支部微信群和党员手机“三位一体”的手机网络平台,打造“实体支部网络化,网络支部实体化”的流动党员网络支部,实现流动党员“流而不失”“流而不散”,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落实难,组织生活参与难”问题。目前各支部已开始正常使用网络平台,党员关注使用人数200余人,发布各类学习内容50余条,党员活动信息6条。在城北区推行农村党员“分层量化管理”试点工作,着眼农村党员管理缺手段、活动难组织、评议走过场等问题,结合党员身份、从业情况、健康状况等特点,将农民党员划分为任职党员、无职党员、妇女党员、年老党员以及积极分子五个层面,并按照每个层面的党员特点,制定分层量化积分管理办法,对党员“一月一评一计分”,年终以累计积分多少作为评议党员的主要依据,使对党员的民主评议从主观评议转变为客观评议,党员民主评议更加客观规范。

  坚持创新载体,激发党建活力。在开展试点工作中,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载体创新,围绕丰富服务载体、整合服务资源等内容为各县区“点题”。在大通县推行“党员中心户”试点工作,针对部分农村(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建立“党员中心户”,明确户长工作职责,做好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村情民意“搜集员”、维稳工作“信息员”、村民事务“代办员”,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共建立“党员中心户”611个。在城中区推行“睦邻+”试点工作,建立了8个睦邻党建指导中心,28个社区睦邻党建站,并在18个条件成熟的楼院设立了睦邻党建点,形成了中心、站、点三级结合的“睦邻+”党建工作机构。同时,扩宽居民议事渠道,以网格、楼院、社区等为单位,组织居民通过“睦邻点会+居民代表会”议事模式和“纠纷调解+督促反馈”居务协调模式,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