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鲁沙尔镇白土庄村“第一书记”吴锦:号“病症”,解“难结”,做村民的贴心人
来源:西宁党建 日期:2017-11-06 浏览量:
自2015年10月从省、市、区县抽调的上千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到如今,经过两年时间的辛苦付出,“第一书记”紧盯“精准”二字,拼在基层一线,拼在田间地头,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贫困村长远发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湟中县鲁沙尔镇白土庄村在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吴锦的带领下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深秋时节,《夏都好声音》节目组的记者来到湟中县鲁沙尔镇白土庄村,一进村口,崭新的村庄面貌让记者眼前一亮。“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家家户户白墙青瓦、蓝色的铁大门、琉璃瓦,门前木栅栏的花园里花朵绽放。村里平整的硬化村道,太阳能路灯高高耸立在路两旁,功能齐全的党员活动中心,花园式广场上修建的文化大舞台都让人耳目一新。说起村里这两年的变化,白土庄村的村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吴锦。说起吴锦,那可是打开了村民们的话匣子:“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吴书记给大家弄的;村里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家里养起了大雁、生猪、牛羊,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了,收入还比过去提高了好几番;村里好几个贫困户的困难是吴书记想办法解决的……”这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让村民们交口称赞。
白土庄村位于湟中县西南部,距离湟中县城有5公里,海拔2732米,属于纯脑山地区,全村总耕地面积2313亩、林地355亩、河滩725亩,村庄占地面积达900亩。白土庄村全村总户数219户、总人口861人,长期以来的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农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2015年,白土庄村被确定为维稳后进村。不是贫困村,却有14户贫困户,原因是什么?村里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空白、群众收入不高,面对这样的现状,怎么才能让基层党组织焕发活力、怎样尽快摘掉贫困的帽子?这些都是“第一书记”吴锦来到白土庄村后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软弱涣散后进村”、“矛盾纠纷调解重点村”、“信访工作重点村”……这一顶顶的“帽子”反映着长期以来白土庄村固有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自打来到白土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吴锦逐户走访,摸排问题。就像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一样,在做了大量细致、精准的调查后,吴锦很快就号准了白土庄村的“病症”,那就是: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群众对村干部不信任、村务管理和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村庄环境脏乱差制约着村里的和谐稳定和群众发展生产。所有的病症汇集在一起,成了一个个难解的“结”,也就造成了白土庄村问题多发的局面。
“第一书记”吴锦
我们刚入村以来,首先是依靠我们这个村的党支部,以抓农村党建来促进脱贫。但是进来以后发现这个村党支部比较软弱涣散,农村党员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也不够,也就是说这个村的党支部在扶贫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强。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个短板以抓党建促扶贫,紧紧团结和带领村党支部增添党建活力,带领他们一起抓脱贫。
到白土庄村任职后,为帮助村党支部分析组织软弱涣散的原因,吴锦围绕村情民情、班子现状、群众思想动态等方面调查摸底。一方面召开村干部、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座谈会,现场把脉会诊,分类制定整治方案;另一方面他坚持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谈心,与老党员座谈,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分析制约发展的原因,理清工作思路。
随后,吴锦从修改和完善村级组织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各项工作、活动制度;利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时机,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学习,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身份”的理解和定位。协助制定村党员干部培训方案,与村党员干部一同开展学习,广泛解读、宣传党的惠农惠民政策,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推进,白土庄村村“两委”成员和党员们的思想观念、凝集力、战斗力都有了空前的提高,大家也纷纷称赞说:“是吴书记让我们提振了信心,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准了发展路子。”
为了打赢白土庄村的这场扶贫攻坚战,吴锦和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引入民营企业参与村里的扶贫工作,先后投入三千多万元资金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与存孝马铃薯种养殖公司合作,增加白土庄村的土地流转面积,以此带动整村经济发展,吸纳贫困劳动力。截止到今年4月底,白土庄村全村共新流转土地600亩,每亩收取租金500元,进一步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在白土庄村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吴锦了解到,白土庄村村民具有长期饲养生猪的经验和技术,而且多数家庭发展生猪养殖致富的意愿比较强烈。对此,吴锦积极联系企业支持,为村民们脱贫致富开辟新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以此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带动全村贫困户和群众提高收入,积极推进整村共同致富,让每一户精准扶贫对象提升自我“造血”功能,把扶贫由过去“输血”转变为“造血”,真正使扶贫对象实现家庭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吴锦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在省公安厅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联系到了青海鑫兴源食品有限公司,愿意为白土庄村免费捐赠仔猪20头,总价值3万元。在养殖过程中,爱心企业还免费提供卫生、防疫等技术帮助,并按市场价格收购出栏生猪,解决了村民生猪养殖销售的后顾之忧,让贫困户们只需要安心地把猪养好、养壮就行。
说到发展家庭养殖业,白土庄村还有一位特殊的贫困户,为什么说“特殊”?那是因为他最初养殖的不是普通农户养殖的生猪或是牛羊等传统家畜,而是比较少见的大雁。在当初提出养殖大雁这个项目时,遭到了村里不少村民的反对,由于没有经验也不敢尝试,大家对这个项目持怀疑或反对态度。为做通这些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吴锦走家窜户,耐心细致地跟村民们讲形势、摆事实、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思想基础。这位名叫年跃礼的村民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是村里养大雁第一人,起初养了100只大雁,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养大雁,缺少养殖经验和技术,最终存活下来的大雁只有五十多只,可就是这样,也让年跃礼获益了四千多元,尝到了甜头。有了养殖大雁的经验了,加上积极性比较高,今年,在开展家庭养殖生猪项目中,吴锦帮助联系银行贷款,再加上每户每人5400元的扶助资金,年跃礼又先行一步,养了13头母猪。他说,扩大养殖的想法还是得益于“第一书记”的鼓励和支持。
村民 年跃礼
现在打工也不好打,钱也挣不上,家里也有生病的母亲,如果外出走了,家里啥都照顾不上。再就是养殖大雁,我正好也想往这方面发展,因为没有经验,养这些还比较害怕,吴书记和工作队队员们帮助我,他们说,苗子没有了,他们给提供,钱没有,他们帮忙解决,我损失的钱,“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还凑钱补给我了。
别人不敢尝试的项目年跃礼敢于尝试,正是这种敢于挑战的心态让年跃礼在养殖大雁的产业上摸索出了门路,让原本生活困难的三口之家,日子发生了质的改变,也提前一步脱离了贫困线。
村民 年跃礼
现在我有信心了,干劲也更加大了,家里面也养了猪,再生上几十头小猪仔,还能挣上几万块钱。钱挣得好,家里的母亲心情也好,她每天还帮助我养猪,现在我们家里也富起来了,大家高兴的拧成了一股绳。现在我主要就是学习养猪的技术,要把这个猪养好。
白土庄村贫困户何启龙一直以来想养牛,但苦于没有资金形不成规模,为此,吴锦及时协调互助资金帮助何启龙扩大养殖规模,目前,何启龙的肉牛养殖已发展到24头,收益能达到2万元。当记者问到何启龙,自从“第一书记”来到村上开展扶贫工作后,自己家里最大的变化有哪些时,何启龙笑着说,要说最大的变化,看着挣到手的钱,就是最好的改变。
村民 何启龙
要说变化啊,那挣上钱了变化就出来了啊,比以前要好多了。再想着就是要长期养下去,规模往大里养,多干点就能多挣点钱,改变家里的状况,生活就越来越好了。
现如今,通过实施家庭养殖业项目的发展,白土庄村的村民除了土地出租直接带来稳定的收入以外,还能够使村里的大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的单一手工劳作上解放出来,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负担,也可大大减少劳动力的浪费。吴锦告诉记者,凭借家庭养殖业这个项目,预计可为白土庄村的贫困群众带来近10万元的经济效益。
“第一书记”吴锦
扶贫工作即便结束了,驻村工作队回去了,我们也给这个村子留下一个带不走、可以持续发展的项目。立足于白土庄村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发展养殖业还是比较符合当地的实际。我们想的是如何通过精准扶贫工作,除了脱贫以外,能提高我们全村村民的收入,实现我们村的共同富裕,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让他们的幸福感更强烈一些。
为了改善白土庄村的村容村貌,在吴锦的带领下,扶贫工作队还积极申报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从规划、建设、管养等方面,实施村民自治,良好的机制带来了白土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独具特色的大门设计,干净整洁的村道、亮丽的村庄绿化、完善的基础设施、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更为美丽乡村增添了浓郁的民俗气息。房屋新了,路灯亮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很大的改变。
事有千件,贵在实干。在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两年多的时间里,吴锦说,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和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此,吴锦表示,下一步,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在“真”字上下功夫,要真脱贫、真扶贫,不搞花架子,要实打实的干工作,进一步强化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从而实现全面脱贫,让村民过上更好地生活,共享改革发展的美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