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壮观梯田 领略振兴图景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23-08-30    浏览量:


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青海省湟中区2022年田家寨镇项目区专项建设工程。于国强 摄

  8月9日,记者来到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沙尔湾村,登高远望,蔚蓝的天空,“触手可及”的云朵,层层叠叠、凹凸错落的梯田被群山环抱,麦浪滚滚与村庄交相辉映,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摆,“沙沙”作响,阵阵麦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如诗如醉。

  这壮观的万亩梯田是湟中区水土保持工程中的一项重点工程——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青海省湟中区2022年田家寨镇项目区专项建设工程。

  “水土流失会造成江河湖库淤积、耕地资源损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可以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湟中区水土保持工作站于国强说。

  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青海省湟中区2022年田家寨镇项目区专项建设工程,总投资2540万元,共新修水平梯田847公顷,修筑田间道路24.2千米。项目涉及田家寨镇大卡阳、小卡阳、马昌沟、下洛麻、沙尔湾五个行政村。

  该项目于2022年9月23日开工建设,同年11月竣工,实现了治理与保护并举、产业与民生并进、生态与发展并重,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水保、生态和经济效益。

  “起初这些地方都是坡地,遇到下雨天容易水土流失,大雨冲刷带走营养丰富的表层土壤,不利于庄稼生长;在播种、秋收季节也不能机械化作业,只能靠人工;种土豆也不能用地膜。”小卡阳村村民赵有龙叹气道。

  “现在不同了。”种植大户李生刚喜笑颜开:“我今年种了油菜籽、小麦、土豆等100公顷,下个月小麦秋收,紧跟着油菜籽、土豆陆续丰收,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增加一些经济收益高的种类。”

  小卡阳村党支部书记李生泰走到田边摘下一支麦穗,放到手心反复揉搓,轻轻一吹麸皮随风而飘,颗颗饱满的小麦来回滚动。

  李生泰看着手中的麦粒说:“新修梯田后的2至3年是土壤改善期,这期间收成不容乐观,等土壤恢复后,收成就会翻倍,产业结构也将调整,可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坡地梯田化、梯田产业化、种植全膜化、生产标准化’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从而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下山途中记者看到,丹麻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谷坊施工现场,施工班组有序进行操作水泥搅拌机、完成运输、砌筑等工序,默契配合下一座谷坊渐渐有型。

  “简单说谷坊就是沟底修筑的小型坝,用来调整坡度、减缓流速,防止沟底被冲刷,在一条沟道内往往需节节修筑多座谷坊,形成谷坊群,方能达到防护山洪、泥石流的效果。”于国强指着沟道修筑的谷坊群说。

  “不仅新修了梯田、田间道路,还有谷坊,这是个大工程,是几百年难遇的大好事儿呀!造福我们,也造福子孙后代。”李生泰说。

  湟中区按照系统谋划、综合治理、协调联动的建设思路,成立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将水土保持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层层落实建设责任,大力推动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据统计,2023年湟中区争取资金4488万元,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梯田870.57公顷,修筑田间道路29千米,谷坊203座。

  “治山治水,绿水青山底色更靓。通过水保措施,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土壤侵蚀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减少了下游淤积,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生产效能,为群众稳步增收,维护当地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湟中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陈全保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