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大通县推行“党建+1496”矛盾调解机制 大事小事“有事就了”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23-09-04 浏览量:
“这么多年过去了,心里的疙瘩一直解不开,今天总算放下了这桩心事。”青海大通县多林镇下浪加村村民李文林走出矛盾调处红色驿站时,舒了口气。因为土地纠纷,他和老邻居多年互不相让,村里的调处员队伍上门排查发现问题后,邀请双方座谈协商,终于消除了彼此间长久以来的隔阂。
这是大通县“党建+1496”(寓意“有事就了”)矛盾调解机制带来的新气象。去年以来,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互融共促的乡村治理体系,大通县将党建工作延伸至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建立一个矛盾调处红色驿站,将每周四定为“村民诉求说事日”,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纠纷等九个重点领域纳入调解范围,邀请司法公安人员、“两代表一委员”、退休老干部等“六大员”组成专兼职调解工作队,现场调解矛盾纠纷。
排查隐患,抓早抓小。立足群众诉求,整合公安、司法、综合执法等资源,大通县构建456个基础网格,配备网格长455名、网格员1680名,联络员289名,深入开展9个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摸排,让风险隐患无处可藏。
化解矛盾,速战速决。村民点单、党支部书记派单、“六大员”接单、党员群众评单,在每周四的“村民诉求说事日”上,村党支部书记将遇事诉求群众、“六大员”调解工作队召集到驿站进行无偿调处,一件件矛盾纠纷当场解决,化为释然的笑容。
为保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大通县实行“六大员”成员包案包户调处制,按照“谁服务谁负责”原则,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每个包案责任人,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
截至目前,大通县已建立起调处队伍4支,吸纳“六大员”48人,全县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9%。城关镇李家磨村还将“党建+1496”矛盾调解与“阳光村务”平台有机融合,把调解搬到线上,让矛盾足不出户就能解决。
如今,“1496”已成为大通群众“有事就了”的首选途径,文明和谐融洽的乡风逐渐浓厚。桥头镇老营庄村村民李得海感慨:“以往我们过不去的大事小事,现在都能解决得妥妥帖帖,贴心人变多了,邻里关系融洽了,党员群众的心更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