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托起富民路——大通县边麻沟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谋发展纪实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17-11-16    浏览量:


  这是9月11日拍摄的边麻沟村的花海农庄景区一角。

  初冬,我们来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这是一个坐落在一条长达11公里窎沟里的村庄。

  村道两旁的树木在风的吹拂下,飘散着树叶,还有一些花朵依然坚挺着没有败落,它们随着山势的起伏摇曳,与散落在道路两旁的座座农舍,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彩墨画,并将周边的环境点缀得如诗如画。

  进入村里,处处能感受到一股热情劲儿,村干部们正忙着给村民传达十九大精神。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说:“以前边麻沟村是个难点村,现在和原来不一样了,家家盖起了新房,户户装了太阳能,村里基本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村里出名的是旅游经济,最出名的是花海。”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这几年我们村的基层党建取得了扎实进步,解决群众困难、带领群众致富,冲在前面的一定是党员!”李培东说。

  边麻沟村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始终重视党的建设,建设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队伍,这样的转变是因为这里倾注了党支部一班人的心血。

  有钱有物不如有个好支部

  边麻沟村居住着汉、藏、蒙古等民族,全村共有162户,612人。

  回想过去,村里的老汉周领章挠了挠头。“以前咱们村是难点村,村干部办事不积极,村民的难事也不管,村民种田缺化肥,愣是找不到求助的地方。”说起以前的生活多是无奈。

  当时,这个“难点村”,党建基础工作不规范、组织阵地建设滞后、民主议事和集体决策制度执行不到位,多数老百姓没有发展的信心。

  自从2014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以来,边麻沟村在村庄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无疑,在一个村里,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村干部要有敢于担当、想担当,敢于作为、想作为的精神,不断提高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及能力。”李培东说。

  当时,村党支部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一个廉政务实、勤政为民办实事的准绳常抓不懈,全村32名党员每次都要参加固定党日活动。

  村民阿来寿的父亲在前些年得了重病,村子里捐助了一部分钱后,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和其他几名村民带着阿来寿病重的父亲来到县城医院检查治疗疾病。

  今年4月,村里在修扶贫产业园时,由于村民李进路和郑生莲的排水管要经过赵顺邦家的菜籽地,这就意味着秋收的时候,赵顺邦家的土地里将会无产。当时,村主任杨胜云出面协调,最后确定由其他两户按照一定的比例赔偿赵顺邦家一些菜籽。

  全村党员处处以身作则,无论是在2012年村里实施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时,修道路、安路灯,还是村里植树造林、帮困济贫,他们都走在前头。

  而今,基层组织显活力,党员处处做模范。村民们从党员的身上看到希望,党员们的表率作用增添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群众向心力,群众有困难时就会找支部,找党员。

  有金有银不如有个好带头人

  边麻沟村的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的带领。

  “书记自己开了一家驾校,这是大通唯一的一家一级驾校,他人好,有经商头脑。”在老百姓的眼里,李培东是一个心中有大爱,而且还十分善良的人。

  2014年村“两委”换届前,当时李培东还是村里的主任。

  在担任村主任的时候,他支持村里有养殖基础的农户创办合作社。村民安玉柱自家养了400只羊,他想扩大养殖规模,却无奈没有那么多土地。于是他找到李培东,请村干部帮忙。

  为此,村里专门开会讨论,大家商量后决定把村里的集体土地流转给安玉柱,让他扩大养殖规模。

  后来换届选举时,村里的老党员碰见李培东,都请求他当书记,想让他拉村民们一把。

  “我当时犹豫过,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精力做好村支书。可是在村里遇见一些年迈的叔叔、婶婶,他们还是期待我能挑起这个担子。”李培东说。

  后来,李培东放下顾虑全身心投入了村子建设,立足自身实际,带动群众共干共创。

  “老百姓是土壤,基层党组织是根系。”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和其他村干部,在加强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把年轻有为、有开拓精神、致富能力较强,并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村党员培养为村干部,另一方面注重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上任后的一年里,村里就发展了8名年轻党员,这为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学习了十九大报告精神后,李培东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连日来,李培东认真领会十九大精神,并结合村里的实际,谋划着未来村里在党建方面的工作重心。

  “这几年我们不管多忙多累,‘三会一课’都没落下。下一步,我们将在加强基层组织方面下功夫,在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动意识上下功夫,把党的十九大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要求落实到村子具体发展中。”李培东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是边麻沟村未来几年实现快速崛起的根本。

  为了让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在村里落地生根,村党支部通过党组织生活会等活动,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并将十九大精神传达给每一个村民,使党员群众对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发展致富离不开一个好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李培东对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些内容深有感触。

  “我们要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环境。我们边麻沟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使村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还在村规民约中体现保护绿水青山,现在我们村里的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变,老百姓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得到改变。”

  以前,边麻沟村民的收入一直上不去,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尽管夏日里会有周边的人来村里自驾游,但人数毕竟不多,这对村里的经济发展几乎没发挥出任何作用。

  2014年,边麻沟村新一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经产生,就对调整产业结构,帮助村民增收这一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

  李培东和村“两委”班子,在村里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要和大家一起商量振兴村里经济的讨论会。

  两年前的那天下午,村民郑元邦也参加了那次会议。“我当时还犯嘀咕,自己既不是党员也不是村干部,我参加这会有什么用?”就在他走进会场的那一刻,他就感到振奋了。

  “书记,发展花海我同意,我也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随着村民刘永胜用厚重的乡音迸出一句直捣心肺的话,所有参会人的热血沸腾了。

  李培东说,早在2012年村里就成立了大众农业观光合作社,当时包括他在内的5个人入股合作社,从村民手里流转了8公顷土地,主要种植青海云杉。

  “要挣钱,大家就一起挣。”这个简单的想法也是李培东想到打造边麻沟花海这个“金点子”的催化剂。

  在之后的几次会议里,随着思路的拓展,在大家脑海中渐渐定型并呼之欲出是一条能拉动村里经济发展的策略——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环境优势,积极发展落实边麻沟村花海项目。

  想法得到了大家支持后,村民纷纷以自家的土地入股,2015年,村里以村民入股形式流转土地40公顷,并种植了榆叶梅、紫丁香等花灌木,还栽植福禄考、薰衣草等花卉,“花海农庄”乡村旅游景区成功打造。

  2016年“花海”吸引了市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有不少年轻人前来拍摄婚纱照,成为网络上的热门景点。

  “去年景区游客量超过30万人次,门票收入140余万元。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花海游客量达50余万人次,门票等收入近300万元。”李培东自豪地说。

  花海的建设引领实现了村民由单一的种植、务工收益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发展的多种收益的转变,花海的成功运营,也带动了村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潮。现在,外出务工的工匠纷纷回家建起农家院,发起了“生态财”。今年以来,全村新增农家乐、农宿游40户,全村近一半农户从事乡村旅游业。

  54岁的郑元邦是“灶宝农家乐”的老板。踏进大门,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房屋与院内花棚内开得正艳的花朵构成一幅美丽画卷。郑元邦告诉我们,今年农家乐的收入有6万多元。

  说起来,村党支部和村干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招数,有的只是党支部一班人竭尽全力为群众谋利益的开拓精神。

  当时建设花海的时候,党员们各司其职。

  书记李培东负责跑项目、找资金,会计李存恒负责往山上调苗子,团支部书记吉和庆负责花卉的浇水问题,村妇联主席兰守月则带领着村里的妇女种植花草。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推进着花海的建设工作。

  打造花海,为边麻沟村带来的不仅仅是发展的机遇,还有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周边的天然林和花海的结合,使边麻沟村有了最为美丽的观赏景观条件。有了这个条件,外面的人越来越多地走进村里赏花饮茶消闲,花海年可收入百万元以上;有了这个条件,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方向……

  近两年内,记者虽多次到边麻沟村采访,但是今年秋天再次来到边麻沟村,耳闻目睹的一切着实令人振奋。一座座房屋红瓦白墙,一片片花海里观光游览的游客发出的欢声笑语;一辆辆满载货物或乘客进出村庄的各式车辆……无不透出边麻沟村的发展和变化,仅仅三年时间,边麻沟村已经大变样了。

  作为致富带头人的李培东来说,对未来的发展和目标胸有成竹: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们村要继续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努力把村子建设成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最美村庄,让环境更加优美,让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用饱满的热情和实际行动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