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田间地头 为村民办实事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19-08-09    浏览量:

  【第一书记感言】

  能当村民的“带头人”是我的荣幸,当好村民的“带头人”是我的追求。看着村民们一个个过上了好日子,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只要村民满意了,幸福了,我就快乐了。——湟中县上新庄镇尧湾村驻村第一书记 赵雅萍

  【我的得意之作】

  “咱们村里的生态林业项目实施的怎么样了?”“节日的活动策划出来了吗?”一大清早,湟中县上新庄镇尧湾村的第一书记赵雅萍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工作队的微信群里信息一条接着一条发过来……这样忙碌的工作状态赵雅萍已经习以为常,在驻村的4年时间里,她用弱小的身板一次又一次让尧湾村换了新面貌。

  让“吃水难”成为过去式

  坐落在西宁市向南30公里处拉脊山脚下的尧湾村,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差,是远近闻名的“四多”村(五保户多、光棍汉多、残疾人多、入赘男多),2015年被湟中县认定为重点贫困村。当年10月,赵雅萍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这里。初来乍到的她遇到了一堆“挠头事”,村子贫困面大,村民们吃水难,村容村貌需要改善……赵雅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走访摸底时,5社、6社的村民集体反映,2009年从山上搬迁下来后,这几年一到冬天就吃不上水,由于埋在地下的管子太浅,水管很容易被冻住,没有水的时候要走很远的路去担水。核实情况后,赵雅萍经过7个月的努力,终于在2016年10月争取到了17.77万元的项目资金,实施了尧湾村人畜饮水修复项目,解决了81户330人冬天吃水难的问题。5社的杨永发说:“我们的赵书记可厉害了,一个女同志带着工作队,给我们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自来水直接就拉到了锅头边,还把我们多年没修好的路也给修好了。”

  给孩子建起快乐之家

  在尧湾村村委办公楼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阿姨,我想看这本书”“我想玩这个玩具”“妈妈,带我到村委快乐家园去吧”……这是赵雅萍为尧湾村的孩子们建造的“儿童快乐家园”。来到尧湾村后赵雅萍发现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0至14岁留守儿童达230人,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赵雅萍多次向省妇联打报告,终于争取到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儿童快乐家园”项目捐助10万元,建成了“儿童快乐家园”。赵雅萍经常对孩子们说:“这里是你们快乐的家园,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代表着全社会对你们的关爱,你们放学写完作业或在假期里就可以到这里来看书、运动,这里就是你们快乐的家。”

  奋斗出的红火日子

  近4年的驻村时间里,赵雅萍有针对性地在村里开展了文化扶贫、精神思想扶贫、项目扶贫、技能培训扶贫、结对扶贫、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九个方面的扶贫工作,争取并实施了各类项目52个,折合人民币6731447元。说到自己家里的情况时,赵雅萍说:“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和母亲一起住,当接到去下乡的通知时有很多顾虑,但告诉母亲下乡的事后,母亲却对我说,‘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去吧,孩子我来照顾你放心。去农村睡睡热炕,吃吃洋芋,去跟村民打成一片,为村民做些有益的事。’母亲的支持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给群众解决了困难,群众高兴,我更高兴。在这儿待的有感情了,还真有些不舍,和村民们都处成亲人了,村里的班子越来越强了,村民的生活就更有奔头了……”赵雅萍说着爽朗地笑出声来,但眼里却闪着泪花。

  在基层,赵雅萍干着一件件在别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在村民们看来可都不小,甚至都是每一户的大事,她因此被村里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书记”。

  如今,走进尧湾村,处处都能感受到一个字,那就是“变”:村容村貌变美了,大家的精气神变好了,村“两委”“领头雁”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了。村里昔日的垃圾死角,如今成为群众避暑纳凉的凉亭,曾经污浊的河道,已成为村民散步的好去处。尧湾村成为周边村民们羡慕的美丽乡村,阳光下村民们脸上灿烂的笑容里溢满着幸福。村民王联发爷爷说:“她刚来的时候我们心里还犯嘀咕,男的都不行,还派女的来,保准走过场!可你看她可厉害了,啥事都给我们办,就跟我们自家人一样。”赵雅萍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志,在脱贫攻坚一线冲锋陷阵,展现了一名扶贫女书记的为民情怀。她视群众为亲人,带着感情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温暖了民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贫困群众信心满怀行走在脱贫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