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窑洞庄村:走出绿水青山致富路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19-12-05 浏览量:
一条新修的木栈道从山脚一直蜿蜒通向山腰,两旁古朴典雅的小木屋尽显田园风光,举目远眺,苍翠幽远的景致尽入眼底……大通县斜沟乡上窑洞庄村蓬勃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不仅滋养了当地百姓,更引来了八方游客。
“以前,扛着锄头,养些牛羊,辛苦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建起了产业园,园里的服务员、保洁员、保安等28人都是我们村的村民,其中大多数还是贫困户,工资基本都在2100元左右。”村民马善福感慨道。
为切实改变村容村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2017年,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确定“自然资源+项目资金+集体经济+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计划以上窑洞庄村扶贫产业园为村集体经济基础支柱,打造斜沟乡柏木沟景区,进而带动全村群众搞好农家乐、种植养殖。
“大部分群众的发展意愿很强烈,听到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村民们都嚷着要种点啥养点啥。”村党支部书记肖生玉说。于是,该村党支部便以发动党员为切入点,积极在群众当中做好宣传动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村“两委”积极落实为民代办制、坐班制等,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支部发展思路得到村民充分支持,形成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发展局面。
村“两委”积极争取并合理使用1590万元东西部扶贫资金,运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推动柏木沟景区项目和光伏产业项目,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柏木沟景区”品牌。同时,村“两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讨论协商,及时公示项目规模、资金来源、资金使用等情况,让群众随时掌握“把钱是否用在了刀刃上,把力是否使在了关键处”。
通过县乡村三级共同发力,2018年,上窑洞庄村致富带头人筹资成立的公司对景区正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当年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2019年进一步扩大规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9.7万元。目前,全村已建成运营的“农家乐”共12家,每年每户增收达7万元。该公司用承包的200亩耕地种植油菜,打造油菜花观光基地项目,有效带动农家乐、农副产品等多项增收项目,多元化发展模式使得集体经济稳步提升。
如今的上窑洞庄村,群众的口袋鼓了,村里的账面上有钱了,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同步发展,生态保护和产业兴旺协调推进,上窑洞庄村已然成为基层党组织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理念的一个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