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徽铸造一道1.9平方公里的钢铁防护墙
——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街道党工委事迹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0-02-13 浏览量: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治工作中,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以党性铸魂,用担当开路,为古城台地区的3.8万居民群众建起了一道密不通风的疫情防护墙。
安排部署:分片划区,让宣传动员快人一步!
“同志们,疫情防控刻不容缓。请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党员同志要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1月22日,城西区古城台街道党工委的会议室里,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卫萍向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动员。
接到防控疫情命令后,古城台街道党工委迅速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及时抽调人员成立信息报送、沟通协调、应急处置3个疫情防控工作枢纽小组,以及由党工委班子成员和街道社区99名党员干部组成的4个工作队,第一时间铺开疫情防控宣传、摸排等工作,在辖区93个楼院按居住单元张贴《致外地归(来)宁人员的温馨提示》1360份,公示街道社区联系方式,倡导外地来宁人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并接受监测。各工作队深入楼院,与小区物业、值班室等沟通,在各小区设置外来人员登记处,并开展入户排查,共排查外来人员47人。
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不可或缺。“广告公司都放假了,我们的宣传横幅怎么办?”面对广告公司放假,社区宣传横幅制作难的困境,街道工作人员愁眉不展。“书记,让我们来吧,我们平时没事都会在家写写字,这次正好派上用场。”昆东社区老党员彭发龙、昆西社区老党员秦东林、学院巷社区老党员杨海霖等书法爱好者了解到党组织的困难后主动请缨,到社区帮助工作人员手写横幅,大家裁剪、书写、晾晒、粘贴,在困难面前,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街道社区在辖区各楼院张贴温馨提示4100余份、张贴通知35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1900余份、悬挂横幅263条、LED屏循环播放宣传内容59处,设置“小喇叭提示站”49处,从宣传覆盖面和宣传形式上均实现了全覆盖。
入户摸排:为了群众,防护简陋也要上!
挨家挨户排查,做好防护是首要关键。可是由于医护物资紧缺,很多工作人员没有防护口罩、防护手套、医用酒精,就连买瓶84消毒液也难上加难。作为直接面对疫情潜伏危险的一线工作人员,古城台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克服恐惧,全力做好辖区24小时值守登记工作,积极承接各级部门反馈的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排查任务,用使命与担当继续坚守住保障群众安全健康的第一道堡垒。街道4个工作队、各社区工作人员全面开展地毯式摸排搜寻,确保信息统计不漏掉每一名外来人员、信息问询不漏掉每一名居民群众、居家隔离不漏掉每一名武汉归宁人员。
街道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是街道办事处城管中队副队长,妻子为街道昆东社区委员,作为2个年幼孩子的父母,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摸排防控的第一线。“面对疫情,我们责无旁贷”,这是夫妻俩简短而又真诚的承诺。面对防护物资匮乏、排查任务艰巨、工作存在安全隐患,他们无所畏惧,可谈到家中幼子时,夫妻俩却饱含热泪。工作时千难万险、回家后担惊受怕,还要面对个别居民的不理解与埋怨,夫妻两个人却依然以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奋战在基层防控一线,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众志成城:守护平安,党员群众齐参与!
困难重重的时候也正是大家团结一致的时刻。在急难险重面前,古城台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伸出援手,一砖一瓦建起众志成城的疫情防控堡垒。青年巷社区五四大街37号党支部党员苏海娟为青年巷社区捐出家中仅存的20个医用防护口罩,她说,“这时候最需要防护的是你们这些要去入户排查的基层工作人员,我可以闭门不出,你们有重任在身一定要保重”。昆东社区辖区90后小微企业老板李飞听闻社区防护消毒物资匮乏,开车到周边几个县城搜集凑够了1整箱84消毒液送到社区。此外,还有工作人员偶然在药店抢到的两包医用手套、有干部自己家里的一箱KN95防护口罩、有辖区宾馆从业者捐出的1000个替代防护帽的一次性浴帽,有小区门口卖菜的中年摊贩帮着工作人员贴好的一张海报,辖区牛肉面馆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免费餐食等等。没有条件的时候,是街道社区全体干部、辖区广大党员群众一点一滴创造出了有限的条件,并凝聚成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古城台街道共排查出外地归宁人员1217人,主动到社区登记585人。同时,在辖区各小区设置体温监测点101个、设立外来人员劝返点101处、设“废弃口罩消毒用品投放点”133个、在辖区93个楼院每天循环消毒,联合小区物业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监测,确保疫情防控环环相扣、疫情防控网密不透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古城台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继续牢守24小时1.9平方公里全天候无死角的防控墙,以铁一般的信念和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战“疫”在前,为辖区3.8万居民群众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疫情防控中谱写感人至深的“红色古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