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中区“三个三”工作法 助推后进村整改提升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17-08-22 浏览量:
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力度,推动后进党组织转化提升,近年来,城中区积极发挥“第一书记”及扶贫(驻村)工作队作用,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服务水平,创新“三个三”工作法,稳步推进后进村党组织建设发展,为各村实现晋位升级和发展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学”机制让党性强起来。为确保后进村党支部切实发挥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打造一支政治合格、党性坚定的村“两委”班子队伍,城中区充分依托“第一书记”及扶贫(驻村)工作队政治优势,以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为出发点,在各后进村建立以“导、督、评”为主要内容的“三学”机制。树立学的导向。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党支部建立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清单”制度》,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开展专题讨论,轮流“述学”。充分借助省、市、区党员教育资源及城中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师资力量,通过领导讲党课、专家讲技术、开设大棚课堂、参观教育基地等形式,让党员教育走出去、迎进来,做到虚实结合、系统全面。同时,
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利用“信仰的力量”手机APP、远程教育平台、党支部微信群开展自学,让学习融入党员日常,变成行动自觉。今年以来,各村共建立学习清单150余条,开展集中学习50余次。深化学的督查。为了促使党员教育形成常态,确保党员学习不流于形式,由“第一书记”牵头,建立了“现场问”“定期验”“随机查”的党员学习动态督查机制。结合每月党员学习会,加设互问互学环节,党员相互之间就中央政策文件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理论知识进行提问,党员在红脸出汗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政策的掌握。按照学习清单内容,开展“课堂小测验”,定期检验党员学的成效。党支部以“随机抽选”的方式,对党员学习清单的落实、学习资料的完善等进行督查,确保党员教育有常态有长效。加强学的评价。各后进村按照“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比”的形式,每月对党员开展学习、知识测试、APP答题等情况进行通报;根据通报结果,每季度开展一次“学习标兵”评比活动,“学习标兵”将作为各类奖先评优的人选。建立党员积分评价机制,党员可凭积分兑换纪念品,并以积分总和作为组织生活会评议党员时的重要依据,提高了党员学习的主动性。
“三式”服务让班子活起来。各村“第一书记”及扶贫(驻村)工作队将做实服务、激发班子工作活力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以“三式”服务为形式,健全完善村“两委”班子工作制度,不断提升党支部服务水平。沟通式服务解民忧。按照村“两委”换届工作要求,各村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发动党员和村民组建矛盾调处小组,做好排班,轮流走村串巷,了解村情民意,发现并报告矛盾纠纷,及时做好调处工作。对于村民反映集中的问题,组织召开矛盾纠纷调处会,邀请司法、信访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节,引导村民合法理性表达诉求,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各村共排查化解邻里纠纷、产权纠纷等矛盾50余起。便捷式服务惠民生。为了增强支部班子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水平,城中区将抓好党组织服务与发挥党建优势有机融合,指导各村分别建立完善《“两委”班子轮流坐班制》《党员服务代办》等制度,明确班子成员职责,强化服务意识,确保村民随时办事、随时接待。针对村内老人行动不便、有些村民白天外出务工的情况,建立了“流动代办站”,班子成员根据村民实际,以入户走访或提前预约的形式,上门协助办理业务,深得村民的支持。截至目前,各村通过代办服务为村民代办业务550余项。志愿式服务暖民心。引导村干部和党员结合自身优势专长,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先后创建“党员人家”“村民车队”“水电工党员先锋队”“卫生健康义务宣讲队”等党员活动阵地,从身边人身边事做起,将服务群众工作做实做细。上下野牛沟村与总寨中心卫生院对接,每月到村为老年人做养身宣传和体检,受到了村民的认可。今年以来,各村共开展慰问关怀活动20余次,帮助实现“微心愿”6个。
“三化”举措让日子富起来。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利用党建资源优势,帮助后进村培育一份脱贫产业,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和村民发展致富,实现“幸福乡村建设”目标。项目化运作。今年,总寨镇党委依托全区“城乡一体化”党建项目,通过区域内资源的整合,将党建优势资源向后进村倾斜,由综合实力较好的社区党组织与其他后进村党组织签署共建协议,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联建模式,有效形成了后进村转化提升的合力,城乡在党建经验、资源优势等方面实现了互补。依托“夏都菜篮”之“城中2+N”党建联盟优势资源,联合辖区及周边各领域资源,积极为各村产业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先后设立多家党员种植示范户、党员大棚生产示范户、党员创业示范户,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融入发展潮流,共同致富增收。产业化发展。各村“两委”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加强与机关、企业的沟通联系,注重培育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引进、人才引入等方式,把党的惠农政策用好用活,把本村的优势产业建好建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整村发展。人才化培育。在各村建立了“引入+培训”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注重发挥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功能,积极邀请产业领域专家、农村创业人才、劳动致富能手作为专职客座教授或兼职讲师,定期开展培训指导,从政策理论、市场营销、业务技能等方面定制个性课程,解决了村民技能缺乏、产业思路不明、政策不通等问题,提高村民致富信心。另一方面,由镇党委牵头,各村与区农林牧水局、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局、就业局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在惠农政策、市场供需、技能提升等方面争取相关支持。今年以来,各村共邀请专家、创业能手开展培训指导10余次,组织村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