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力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5-08-28    浏览量:

  “要想富,先修路。”作为城乡要素流动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既是农产品进城的产业路,也是市民下乡的旅游路,更是农民致富的幸福路。今年以来,我市交通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农村公路便民行动,聚焦全市4238公里农村公路路况进行检测评定,通过优化道路建设审批流程,加强监督管理等方式,着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交通动能,也为广袤乡村铺就发展快车道。

  精准规划推进农村公路提升改造

  为精准谋划乡村道路建设项目,今年,西宁市交通运输局提前规划,挑选群众关心关注的湟中区新庄至大才公路、大通县城关镇至西海镇公路等25项、224公里农村公路先行予以整治。同时,对急需改建的“差”等路段25条109.7公里纳入《全省交通领域以工代赈项目明细表》,申请以工代赈资金实施;挑选“次”等路段20条77.79公里纳入《全省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建议计划表》,申请养护工程资金实施。此外,对农村公路路况进行检测评定,筛选出“次”等路段538.84公里、“差”等路段294.2公里,纳入《全省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项目库》。

  用心修路实现工期短项目好

  建好农村路,既是基础设施工程,更是民心民生工程。为了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市交通部门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推动各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提升。记者从西宁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今年,在审查建设的湟中区通自然村公路巩固提升、大通县便民桥梁、湟源县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31项农村公路项目中,积极优化审批流程,各类项目平均办理时限缩短为7个工作日,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同时,交通部门不断加强与发改部门对接协调,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施工图设计“一次会议、同步审查”。对各单位上报的项目,按照专家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的审批材料,当日办理并下达设计批复,极大缩短了审批时限,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且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联合市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督导检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格把控工程质量,每月至少1次深入施工一线现场进行监督指导,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实施便民行动通民路暖民心

  翻开今年《农村公路便民行动方案》,其中涉及我市内容共5个方面,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道路通车、桥梁加固、绿化提升……通往乡村振兴的公路“通”起来,百姓通行的道路“优”起来。

  其中,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新改建方面,我市对路况相对较差、影响群众出行的“次、差”等级农村公路路段进行新改建25项224公里。目前,湟中区下麻尔至新庄公路、湟中区大湟公路、湟源县大华镇阿家图村道路巩固提升工程等14项已完工,大通县城西公路等11项正在加紧实施,确保年内全部完工。

  危桥改造方面,我市改造任务分别为湟源县申中乡后沟村2号小桥、湟中区上五庄镇华科村村石梯桥。为满足群众安全出行需求,两个危桥改造项目迅速动工,通过拆除重建、桥面恢复等工程,及时改善了通行条件。

  公路两侧绿化(植草种花)和路域环境整治提升方面,今年,我市任务包括3条32公里路域环境整治示范路、6条76.5公里路域植花种草绿化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湟源县扎藏寺至草原公路、大通县磨尔沟至朔北公路、城北区三其至李家山公路等10条110公里提升路段植花种草工作,共植花10700平方米、种草6040平方米。

  便民桥建设方面,涉及建设任务50座,为了达到通行桥的“便民”作用,市交通部门提前规划、精准实施,采纳了群众通行意见,配合完成50座便民桥选址定点工作。目前,湟中区共和镇尕庄村尕庄河桥梁、湟源县东峡乡兰占巴村1、2号桥、大通县朔北乡八寺崖村小桥等20座已完成,剩余30座年内全部完工。

  推进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方面,为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能力,我市交通部门在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增设波形护栏、防撞墩、警示标志等安防设施。今年投资3960万元,实施安防工程90项,处置隐患里程达345.6公里。

  此外,今年我市计划投资445万元实施的38.7公里村镇道路亮化工程项目,包括在湟中区甘河滩镇至茶曲公路、南门至海马泉公路等6条农村公路沿线安装路灯,实施“照我回家”亮化工程。项目9月中旬开工建设、年内完工。

  一条条农村公路恰似“毛细血管”,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我市交通部门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以“绣花功夫”打通了城乡融合路网的“最后一公里”,让一条条平坦硬实的公路成为产业发展的“黄金链”、群众出行的“安心路”。(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