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纂

来源:延安精神库    日期:2020-12-15    浏览量:

  一,小史

  民国二十五年六月一日,在中国的西北角上产生了为民族革命战争而培养干部的『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是八路军的干部学校,是为了八路军在前线的需要而开办的。到一九三八年已有四期学员陆续毕业,已经输送了几千个青年干部到各个战线上——特别是华北、江南的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决死的战斗。

  在第一期学生都是身经百战的旧红军干部,人数不过三百,经济拮据,没有校具,没有必需的教育用品,校舍只是自己筑造的窑洞,师生共同和困难做坚决的斗争。但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他们也完成了必要的教育计划,并且在统一战线的推动和促进上起了伟大的作用。

  双十二以后续办第二期,二期学员除八路军干部八百余人参加受训外,更因内战的停止,全国抗日情绪的高涨,增加了几百个愿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各地青年。这些来自远方的青年,和八路军干部一样艰苦地学习。当芦沟桥的炮声一响的时候,这一千多勇敢的青年干部已陆续奔赴前线。

  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第三期更强化了军事教育与军事生活,成立了专门培养军事干部的军事队。对于『抗大』的继续发展,第三期有两种特殊贡献:第一是全体师生动手挖了几百个背山面水的窑洞;第二是培养出一大批军事及政治教员。在学习方法及教学法上,第三期的师生也获得不少新的成绩。一九三八年内,三、四两期毕业学员陆续到抗日战争的各个方面去工作的达五六千人。

  一九三八年末,第五期正有一万多学员,特别是在中共六中全会之后,迎接着一九三九年的新任务,又在山西、河北的敌人后方成立了两个分校,延安『抗大』学员已有半数以上开赴前方各地去进行战斗的学习。由于人数不断的增加,学校便增加许多困难——特别是教员的不够和经费拮据;但也因人数的增加,不断的输入新的血液,每期的抗大,总获得许多新的成绩与发展。

  抗大这个大学,没有堂皇的校舍,没有足够的经费;大家都在困难中争扎着,但全体教职学员,脸上总是浮着胜利的微笑,这胜利的微笑将被带到全国各个战线上去。

  二,行政组织及教职员的成份

  行政组织系统表(见插页)

  教职员来源成份职别统计表(四期七月份)(见插页)

  全校学员各项统计表(四期)(见插页)

  以上各项表格都是根据第四期情形订制,在一、二、三各期,人数较少,行政组织也比较简单。八路随校原名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营学校』,原在山西蒲县,它是在直接战斗环境下产生的,内部情形与抗大稍有出入,但没有根本上的不同。自临汾失陷后,渡河西来驻扎洛川,始与『抗大』合流,行政上直辖于『抗大』。四期以后,已取消『随校』名目,成为『抗大』分校之一了。

  现在全校教职员共一千余人,来源及职别已略见上表;其中指挥员包括校务部各级指挥员、大队长、支队长、中队长、区队长等;平时负责军事教育的,除各级指挥员外,尚有军事教育科长,军事教员,军事教育干事及军事助理员。在政治教育方面,则在政治部以下,各大队有政治委员(五期各大队建立政治处),支队有政治协理员,中队有政治指导员;负一般政治课教育责任的,则有政治教员(包括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问题、统一战线、政治工作、哲学等)政治教育干事(助理性质)等。

  全校学员万余人,其中有女生千余人,女生队除一般的军事政治教育外,尚有妇女问题及妇女运动等科。

  从教职员及学员的各种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以下的几个特色:

  第一是教职员的出身成份以工农份子为最多,这些工农份子是从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他们不但可以率领军队,而且可以管理学校,担任政治文化教育工作。

  第二是学员以高中程度者为最多,初中学生及大学生次之,专门学校的学生,研究院和外国大学出身者又次之;也有一部份识字很少的工农份子。文化程度极不一致,但他们以集体的互相帮助的学习弥补了这个缺陷,在政治及军事测验中这些文化成都较低的学员并不一定落后。(自然文化程度还是较差的)。

  第三,学员的来源包括了全国各个城市及省份(仅缺西康、西藏、蒙古),也包括了各种不同职业与阶级,宗教、信仰及党派虽无统计,然据编者所知,学员中不乏回教徒及基督教徒,也有各抗日党派的党员及大多数无党无派的青年。但这些不同的地区、阶级、职业、宗教、信仰、政治党派,丝毫不曾妨害他们亲密地在一起共同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他们积极地携着手向着光明的前途迈进。

  『抗大』的经费来源是八路军指战员节省下来的薪饷及捐款。前方将士冒寒迎暑,茹苦负艰,撙节薪饷,拿到后方来训练抗日青年,这对于『抗大』的教职学员是一个有力的刺激,使他们不能不努力地工作与学习。

  大多数的学员过去是过着舒适的学校或家庭生活,为了民族解放,他们从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和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跋山涉水来到延安,刻苦地勇敢地努力学习,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光明的前途!

  三,教育内容

  (一)教育方针

  『抗大』是一个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所以它的教育原则是『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教育的方针内容及实施,都从这个教育的原则出发,一切都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中心任务。从这个最高原则定出这样的教育方针: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与持久战的战略,在军事上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在政治上要求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

  根据这个基本方针,只要是坚决抗日的份子,不论属于任何抗日的党派,不分阶级、职业、性别,都能来『抗大』学习。没有任何宗派门户的限制。

  也根据以上的方针,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员成为坚强的抗日干部,这一要求的具体条件是:(一)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政治上把握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与抗战建国纲领;(二)灵活的战略战术——军事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消耗敌人歼灭敌人的进攻战法;政治上依据各种具体情况运用统一战线及抗战建国纲领的原则;(三)坚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继承过去革命历史上一切光荣的传统,不怕抗日过程中的任何艰难困苦,勇敢地迎接困难,克服困难。

  『团结紧张,活泼严肃』,是『抗大』的校训,也正是『抗大』的校风,在教育实施中不断的检查与督促使每个学员都能够切实做到。

  (二)教育实施

  『抗大』的学制是与任何大学不同的,入校资格不分阶级、党派、职业、性别,也没有严格的程度的限制,大学生、留学生、初高中的学生,甚至文化程度很低的工农份子,只要不是汉奸亲日派,有坚决抗日的意志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者均可请求应考入校。学习时间约六个月至八个月,前两月为预科,预科毕业后得依其自愿及学校之鉴定分别入本科的政治队(四个月)、军事队(六个月)。毕业后根据其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及本人的志愿,由学校分配到各个战线去参加战斗,或分配到适当的地方从事于抗日救亡工作。

  在这个学校里教职员既不为薪水而工作,学员亦不为文凭而学习,学习是为了工作,工作本身亦即学习,全体教职学员为了共同的目标,积极地研究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及各种政治问题。教授摆架子及学生闹风潮的问题,在这里是从来没有也不会有的。详细的管理法、教授法及学习法,是由训练部根据各种具体情况所规定。

  在管理上注重使学员自觉地遵守纪律执行命令,而不采取强制与压迫的方式。唯其出于自觉,所以能确实作到纪律之遵守与命令之执行。在教授及学习上,有两个根本原则:第一是理论与实际联系,无论何种课程,都以民族解放的实践为基础,力避纸上谈兵及闭门造车。第二是集体的研究与学习和个人的研究与学习并用。担任同一课程的教授,有教授准备会,在每一个课程开始或结束的时候,由训练部会同主任教员及军事或政治教育科长召集讨论,研究教授之内容及方法,检讨过去教学的成绩或成功与失败。学生方面,则经常以区队或小组为单位开讨论会,座谈会,讨论各种理论与实际的问题,程度较高的用种种方法在课外帮助程度较低的学员,务须做到各种问题之澈底了解及全体学员之平衡发展。

  此外在『抗大』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出以下的三个特色:

  第一是民主精神的发挥。『抗大』是一个军事学校,在军事上实行着严格的军事管理、军事指挥及军事生活的锻炼,在政治上则是完全民主的,不管你属于任何政治党派,抱着怎样不同的政治见解或宗教信仰,只要是站在抗日立场,只要不是违反中国人民利益的汉奸言论,都有充分的言论自由,都可以自由提出来公开地研究讨论。自然『抗大』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当局在政治上有他们独立的见解与主张,然而,他决不主张什么一个政党,一个主义;对於一切革命政党的意见,他们无不愿意诚恳地聆听与商榷。墙报是学员公开发表言论的地方。学习小组长最近更实行了由同学选举,由队长委任的办法。除军事上的指挥系统以外,校内有『同学会』、『民族解放先锋队』、『救亡室』等学生团体,学校当局对于这些学生自己选举自由活动的团体,不但不加以妨碍或压制,并且尽力赞助这些团体的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召集会议选举负责人,只要不妨害军事上的指挥及教育行政,便完全是自由的。一切抗日党派在这里和谐地相安相处。学员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牺盟』会员、『青年党』员,及大多数无党无派的青年。为了抗日,为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彼此没有任何的隔阂与歧视。阅读各种抗日言论的书籍与报纸,发表抗日的言论著作,是每个学员都有的完全民主的自由权利。

  学员对学校有什么意见,可以公开地向当局提议或以不记名意见书投到学校设立的意见箱里。学校当局也不断地征求吸收研究学员的意见,作为改进教育施政的参考。

  第二个特色,是教职学员及事务人员三位一体的团结精神。这三种人员,只是职务上的区别,在精神上是团结一致的。教员经常审查自己教授的内容与方法,吸收学生对於自己教课的意见;在课外指导学生自习,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会,在各种课外活动上(如体育文化娱乐),教职员与学生完全打成一片;定期的教育检查会上常常有学生代表参加提出意见。至於事务人员(通信员、卫兵、号兵、勤务员、火夫等),也并不是专门替教职学员烧水造饭扫地的『听差』,他们也是为了革命而工作,也有识字、唱歌、读报、听时事报告、上政治课、组织游艺晚会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生活。这一切事务人员的教育,均由各队教职学员分别负责进行。在学习的进步中,事务人员可以变成学员,甚至职员干部,(现在『抗大』各队的政治指导员有几个是过去红军的『小鬼』)为了使事务人员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息及沐浴,在休假的日子,常常有学员替他们挑水背柴煮饭。各队学员常常募集衣服杂物慰劳事务人员。这是伟大的革命的友爱。因此,在『抗大』学校当局每有新的号召,全体教职人员及事务人员便一齐响应热烈的动员起来。他们只有职务的不同,没有封建的身分观念和阶级限制。教职学员与事务人员分离忌刻的现象,在『抗大』是没有的。

  第三个特色,是课外辅助教育的开展。除了完整的正规课程之外,与正规课程密切配合相辅而行的是学员自己组织的『救亡室』的全部课外活动,诸如墙报、跳舞、演剧、音乐、体育,以至种菜、筑窑洞、修道路、帮助抗日军人家属等各种活动。这一切活动,有的是把军事政治原则立即具体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有的是休养体力恢复疲劳,有的是锻炼团体纪律的习惯,有的是锻炼强健的身手,无形中消灭知识份子的身分的观念;总之,是一种新的生活制度与教育方式,无论教职学员,事务人员,都自动地热烈地参加。这种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外教育,上级经常督促检查,下级不断的报告和总结。这是『抗大』整个教育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份。

  四,教职员生活一瞥

  『团结紧张,活泼严肃』,是八路军的革命传统,也是『抗大』的作风,是全体教职学员生活的指针。在这个学校教职员不是一个特殊的阶级,而是把自己看作一个抗日战线上的战士。在生活上教职员都是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他们实在不像什么大学教授或教官。教职员中间绝无彼此忌刻排挤的现象,教职员与学生也没有任何的隔阂。他们大都和学生一样地吃小米饭,住窑洞,穿灰布雨衣和草鞋,和学生一样地饮食起居,过着军事化的生活。薪水对於他们是陌生的名词,他们从来没有人想到当教员是一种雇佣的职业,而是把它当作革命的事业。除了对於外来的教授加以相当优待外,一般教职员除衣食住由学校供给外,每月仅得津贴二元半至七元。有时因为校舍不够,教职员便和学生一齐动手挖窑洞。

  物质生活尽管刻苦,但他们精神上是愉快的,所以生活总是那末活跃,工作是那么积极。严冬酷暑,他们常常在半山里露天上课。夕阳西下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抗大』教职员在山崖水滨,三三两两,纵情谈笑,这是他们仅有的游憩时间。在课外除了指导学员学习以外,他们还帮助学员组织各种研究团体或娱乐团体。游戏时间,在体育场或山脚的草坪上,教职员和学员在一起打球、散步、谈天,以至追逐欢笑,有些教职员经常要求参加学员的行军宿营,对抗演习,他们像家人兄弟一样地和学员生活在一起。

  教职员在教育别人,同时也是自己学习,学员可以自由地向教员提出各种问题研究讨论,也可以向教员随时提出授课的意见,请教员解释或改正,却绝不引起隔阂与误会,也并不损伤教职员的『尊严』。正因为如此,一般的教职员大都能获得学员的真正尊重与爱戴。

  教职员也可以随时向学校提各种教育或行政上的意见。在『抗大』的教育制度下,每个教职员的天才与能力都可以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他们决不是刻板的雇佣性质的教书匠。

  从各地来的文化人在这里当教授虽然一样过着刻苦的生活,但他们都觉得自己更加年轻了,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充满了朝气!

  五,民主滋润下的生活之花

  ——抗大学生生活剪影——

  黄河之滨,

  集合着一群,

  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的解放,

  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活泼严肃,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於国七之东!

  向着新社会——

  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抗大』校歌

  『生活好像一朵鲜花,在民主政权的滋润下,我们长大了,我们长大了……』(生活之歌),这几句歌词,恰好说明了『抗大』学员的日常生活,他们是那么团结、紧张、活泼、严肃地呼吸着民主自由的空气,正像一朵鲜花,坚壮怒放得绚烂美丽,在这里只有兴奋愉快,苦闷悲观消极是没有踪影的。

  (一)日常生活片断

  第一个课程

  黎明的号声,催醒了每一个学员,穿好衣服,从坑上翻下来,毛巾、牙刷、漱口盂之类,在他们手里等待着队长的命令。到了河边——是沿着清凉山湾过嘉岭山脚的蜿蜒如带的清流——他们忙着盥洗(这自然只是夏季)。

  是指挥员的『一、二、三、四』的口令和学生的喊杀之声冲破了清晨寂寞。一联串的人影在群山中蠕动。晨光熹微,汗珠在每个人的额角上发亮,象征着丰满洋溢的生命。

  集合与解散

  饭前饭后,上课前,以及其他需要集合的时候,口笛一声响,全队学员在指定的地点迅速集合,起初是一刻钟,十分钟,后来便只有三分钟,队伍便划成两道或四道整齐的平行线。

  唱歌,在集合时是附带的,却正好利用时间,大家公举出歌咏指挥出来领导,『抗大』歌咏的普遍原来是利用时间的功绩。到『正经的事』开始以后,雄壮的歌声便休止了。

  整齐清洁

  早操回来,扫地,摺破,整理文具衣物。讲究内务,不仅要求形式美观,更重要的是清洁卫生,被毯等高等长,方方正正,静静地躺在坑上,书籍衣物,各有『归宿』。整齐严肃,代表军人精神。

  越吃越香的小米饭

  小米是这里的主要食粮,偶而也有稻米和馒头,有时大米与小米合炊,学员们叫它『二部合唱』,佐膳的是豆芽、萝卜、白菜、南瓜,每星期也有一回猪肉吃,这在高贵的人们,也许难以下咽,但在一群下操归来的青年,便觉得其甘如饴,自不免猛吞虎咽。六个月的小米饭,越吃越香越有味道,把他们都养得更加结实强壮。

  嘉岭山下的风景线

  是星期日的下午,太阳在天空里红笑,嘉岭山下,一湾清溪,围着一群男男女女的捣衣人(他们许多在过去曾经是手不沾土的小姐或少爷),高卷起裤脚及袖口,东流的延水声与谈笑声和歌声,合奏着壮美的交响曲。

  (二)新的学习法

  由於军事、政治、文化水准的不齐,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为了克服这种困难,保证教育计划的完成,他们创造了新的学习法。

  这新的学习法和教育作风,不是单纯的,而是多样的;不是勉强的,而是自然的;不是死板的,而是灵活的;不是个人的高造,而是普遍的发展(作高深研究的特殊班队除外)。这些新的作风和方法是『抗大』所以能在短短五六月内训练了大批优秀抗日干部的公开的秘诀。这新的学习法有如次的几个要点:

  『抗大』的课程有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问题、哲学、战略、战术、炮兵、测绘、地形、筑城、射击、救护、群众工作等,在讲授之前,由学校指定讲义或参考书,学员自己去研究讨论。在阅读研究中,以抓住中心及求精不求多的原则。

  其次是教员在课外和学员研究问题,参加学员的讨论会,解答疑难,征求学生对於教授方式的意见,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课外还有军事及政治教育干事,和学生打成一片,领导学生研究或解决疑难。学员中自己推选出对某种功课比较有专门研究的学员为『课代表』,协助、领导大家学习。

  再次是每个小组(十人至十二人)经常举行小组讨论会,把教员所讲的原理联系到各种实际问题加以发挥与充实,热烈地辩论是小组会中惯有的现象。小组讨论进行的步骤是由教员出题目,各学员事前搜集材料作成提纲,到了指定的时间,全组在组长领导之下,开始讨论。这个讨论会起初每不免使人感觉枯燥无味,但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便大都能做到发言的普遍、积极、简要、抓住中心,将理论与实际联系,不作无原则的争论。这便是所谓有组织的学习,在『抗大』的教育和学习上是有极重要的意义的。

  此外各种功课的定期测验,也完全是用新的方法,每次都是在测验的前几天,由教员把题目发给学员,任他们去充分地准备讨论研究,然后举行课堂测验,尽管经过事前的准备研究,然而,测验结果,依然优劣有别,决不会埋没天才。考卷或由教员及教育干事批阅,也有由学员互相批阅,大家互相纠正,并注意多数人容易犯的错误。这个测验制度,完全是建立在实际效用上的,他们反对分数主义,更反对教员和学生捉迷藏的测验法。

  除上所述,还有名人讲演、沙盘应用、流动图书馆、流动学习等,为篇幅所限,不及备举了。

  平时在学员中流行着这样的口号:反对骄傲自大;克服不安心学习的现象;学习要积极虚心,了解问题要具体深刻;反对背条文的公式主义;实行集体学习,平均发展。这是新的学习精神。

  (三)行军与野营

  『抗大』的军事教育,除了经常举行战斗演习、实弹射击之外,还不断地举行行军与野营。

  行军演习有战备行军、非战备行军,有向敌、背敌、侧卫行军,有旅次行军、常行军,急行军,强行军。宿营则依行军之性质及当时的客观情况以为定,有时借住在老百姓家里,有时就睡在山沟里,任寒风的袭击。无论那一种行军宿营,学员们总是以高度的热情,兴高采烈地去参加,甚至还有不听医嘱抱病参加的。

  战备行军前的准备工作很简单,只须准备携带背包、食具、草鞋、宣传品、武器就行了。如果是非战备行军,则预先计划沿途的群众工作,收集墙报材料,组织宣传队,排演活报戏剧等,是比较注重政治方面。

  战备行军,是严肃的,紧张的,机动的,而且常是走僻路,爬山越岭,时间也多半是夜间。组织严密,出发前,规定指挥与联络的信号,预先派出侦察组;部队前端有尖兵排,尖兵班;后端有担任警戒的后卫队,有通信员、救护队、政治指导员、随军记者,还有军需,这些工作都完全由学生自己担任。部队一出发,各部份都必须严格执行任务。侦察组,尖兵,不断地向后面的主力部队报告情况。在白天整个部队完全伪装起来,随时准备战斗,如果发出空袭警报,广大的队伍即刻就消失在山野中了。在夜间,则没有一个人吸烟或说话,走路和携带物品都是那么静悄悄的。休息时,四周警戒森严,宿营的地方多半是山沟里,石岩上,或者可以隐蔽的草坪里。行进间越山涉水,是家常便饭。这种行军常常是短时间的。

  至于非战备行军,则充满了活泼、热烈、愉快,发挥着青年人特有的气概。队伍的组织,虽与战备行军相似,却没有那般严紧的敌情观念。当队伍集合出发的时候,激昂的歌声,在空中迴旋,此队歌声未息,彼队歌声又起。在途中唱歌,猜谜,说笑话,组织宣传队,呼口号,在活泼愉快的空气中,减少了行军的疲劳。宣传队在沿途贴了许多标语,或用粉笔写在岩石上,写上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鼓励的句子。有的老百姓预先知道『抗大』的队伍要通过他们那里,便备茶烧水,欢迎慰劳。学员亦沿途进行群众工作,宣传讲话,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非战备行军的宿营,大都是借老百姓的房屋,八路军有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切实履行的,且能从群众工作中与老百姓取得亲密的联系。一安定下来,除了哨兵和火夫外,其余的人便都动员到老百姓中间去或讲演谈话,或报告时事,或者教儿童唱救亡歌曲;还有的出版墙报,张贴标语漫画。天晚的时候。各队分头请老百姓吃饭,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晚上举行游艺晚会,请老百姓参加,朴实的农民,在晚会上被鼓舞起来。所以次晨整队出发,老百姓便扶老携幼出来欢送。有的跟在后面嚷:『回来时还请住我们这里!』

  (四)自我批评与生活检讨

  自我批评与检讨在『抗大』是促进学习锻炼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动力。一般说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优点是成功的要素,缺点是失败的根苗。克服一切的弱点,发扬各种长处,便是生活检讨的任务。

  事实上许多教育上的困难和障碍都在生活检讨制度下粉碎了。个别学员的散漫松懈,不负责任,自暴自弃,高傲自大,不诚实或摆架子,都足以侵蚀革命青年的生命,也造成教育上的困难,这都要靠生活检讨来克服。互相批评是站在革命同志的立场,帮助他克服弱点,诚恳坦白,是出发於革命的友爱,而不是揭发阴私。自我检讨,是教育自己也是教育别人,不是故作谦抑,也不是向大家悔过。唯其如此,生活检讨制度绝不影响学员间的感情,相反地,由於大家的诚恳坦白,更增加了彼此的团结友爱。

  除了学员个人的自我检讨外,尚有以小组、中队、大队为单位,甚至全校的自我检讨,那主要是检讨各队或全校行政教育上的优点弱点,作为今后努力的指针。只有这样,工作才能进步,工作才能做得结实。

  (五)在革命竞赛中向前迈进

  每个青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抗大』风行的革命竞赛运动,就是要把这些强烈的好胜心,变成革命的积极性。这种竞赛使工作与学习迅速地进步,鼓励落后学员特别努力,更能养成互相帮助的团结精神。

  在『抗大』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由『救亡室』发动各项对内对外的竞赛,如内务、军风纪、学习成绩、歌咏、体育等。这种竞赛是先由大家选举的竞赛委员会拟定竞赛『条约』,实施办法,时期,聘请评判人;限期完毕,作出总结,由评判人报告各单位竞赛中的优缺点。

  第四期的『突击运动月』,会一时闹得轰轰烈烈,全体教职学员及事务人员都卷入突击竞赛的狂潮里。结果创造出几百个优秀的突击队员,学习得到迅速的进步,缩短了教育计划完成的时间。在这个突击月中,由於学校领导的正确,会防止与克服了竞赛中的锦标主义,或高傲自大及悲观失望的倾向。

  (六)活跃的『救亡室』

  『救亡室』是学员自己的团体组织,是学员各种活动的总机关。这个组织以队为单位,每个队或特殊学习单位都有这个组织。学生自己布置了一幢大可容百余人的屋子,装璜美艳,是全队开会和上课的所在。

  这个组织有点像一般学校的『学生会』,它是群众自己的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习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代表全队学员向学校提出各种教育及行政上的意见,推动学员的学习及工作,克服学员生活上各种不良的倾向,领导全队学员互相帮助,团结一致,集体学习。

  『救亡室』的组织阵容是这样的:民主的委员制,由全队学员推选『救亡室』主任一人,负『救亡室』一切活动的总责任。其次再选出墙报委员,经济委员,文化娱乐委员,体育委员及竞赛委员(临时性质),各委员以下分设股或组,从学员中聘请各种干事进行工作。

  晚会是『救亡室』娱乐委员商承队部及『救亡室』主任筹备的,它不单是娱乐,也是一种教育,各队几乎每半月有一次愉快的晚会,在这里可以听到各种歌曲的合唱或独唱,各种的音乐,各地的小调,谜语笑话,也可以看到话剧和魔术。大队晚会或全校晚会则由各队『救亡室』主任及文化娱乐委员协同筹备,那内容便更加丰富了,有著名话剧的演出,也常看到新内容旧形式粉墨登场的京剧。『抗大』学员来自四方,他们中间有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人才,第三期的教职员与学员合演出『血祭上海』,第四期学员自己亲排的京戏,在延安是脍炙人口的。『血祭上海』的演出,后来竟成为『鲁迅艺术学院』成立的动因之一,更是令人不能忘记的。此外他们演出的话剧,歌剧,比较成功的如『台儿庄大胜利』、『火焰』、『反战潮』、『东京双曲线』、『海之歌』、『樱花曲』等,在延安都曾轰动一时,为人称道的。

  『抗大』学生对於戏剧和歌咏的兴趣,简直是外人不可想像的,几乎只要有三五个人站在一起,便响起洪亮的歌声。在行军的时候,劳作的时候,洗衣服的时候,他们都不知不觉地歌唱着。几个队集合在一起的时候,歌声总是此起彼伏,像在开大规模的咏咏竞赛会,直到队长下令停止的时候,才寂静下去。他们自己编了许多只歌,有名的『保卫边区』现在已传遍了边区的每一个角落。此外『战斗』,『保卫西北』,『抗战突击动员』,『生产运动』,都是比较流行的。

  现在学员的戏剧及歌曲活动的发展,已超出各队『救亡室』所能领导的范围,已经在全校范围内成立了专门研究歌咏和戏剧的团体了。

  此外『救亡室』还经常做各种必要的动员工作,如生产运动,植树运动,学习日语,筹备全队讨论会或军人大会等。总之,除学校当局所规定的课程之外,『救亡室』是一切学生活动的中心,学校当局除了指导辅助以外,不干涉『救亡室』的任何自由活动。在这种民主自由的空气下,每个学员得到自由发挥各种天才的机会。『救亡室』的活动,不但不和学校当局对立,相反地恰好配合了并保证了学校教育计划的完成。

  除了『救亡室』以外,学生团体尚有『同学会』(包括在校及离校同学),『民先队』及『扩大母校劝募委员会』,篇幅所限,不再详述了。

  总上所述,『抗大』是一个崭新的军政学校,以抗战建国为中心目标,教育管理,除军事上的指挥及纪律外,以民主为基本原则。民主使每个人都有发展他的天才的机会,特别是提高了青年学员的积极性。三期学生在两个礼拜内打好一百七十个窑洞,四期学生在休假日及游戏时间满山遍野地去开荒种菜,迄今各队还在热烈地进行为扩大母校的劝募运动,这都大大地帮助了『抗大』的发展,部份地解决了经济及给养问题,都是学生自动卷起的狂飇似的运动。他们的生活是那么朝气蓬勃,又是那么健壮而严肃,这最主要的是他们得到了民主自由,得到了充分自由发展的机会。

  虽然如此,『抗大』依然有它的缺点。第一是图书设备过於贫弱,学员尽管自己组织了流通图书馆,交换读书,但无论如何没有足用的参考书。因此军事学或社会科学的书籍在『抗大』成为最宝贵的东西,一本书传来传去,总是看得又脏又烂。第二是军事上的设备不够,特别是武器缺乏,这很妨害了他们军事技术的提高。第三是干部的缺乏,特别是各科教员,为此不得不併队上课,这在教学两方面都不是顶好的办法。

  此外在平时教育过程中也难免一些个别的缺陷,但随时发现,随时克服,不至根本影响教育计划。上举三端,只有教员问题现在正办了军事及政治教员训练班,培养新的干部。图书及军事设备之补充改善,则还有待於『抗大』当局之努力及各方面的物质援助。

  

陕甘宁边区实录/《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纂.—影印本.—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