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区中学』及其『附小』

《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纂

来源:延安精神库    日期:2020-12-15    浏览量:

  一,『边区中学』

  除『鲁迅师范』外,边区过去没有中等学校,民二十七年夏季,由於事实上的需要,根据边区政府教育厅国防教育的方针,筹设『边区中学』。抗战建国是边区一切教育事业的原则,这个学校自然也非例外。目前正在草创时期,还没有什么特殊成绩可说。修业时间二年,课目除国语、数学、自然科学、史地、艺术之外,尚有社会科学及政治常识,亦列为主要课程,教材由教育厅供给,或由教员编订。

  学校组织略如普通中学,校长以下分教务、训育、事务三处。教职员每月津贴三元至五元,生活和学生差不多。经费暂定每月一千元,除粮食由粮食局领取外,其他一切费用均包括在内。实施义务教育,不收一切学杂费。

  该校已於一九三八年秋季正式开学上课,学生达二百人。原定不招收边区以外的学生,但因为边区以外有许多青年涌着要来,结果不得不尽可能地容纳。

  该校肇造伊始,还不能遽评其优劣。但在国防教育原则之下,它的教育内容及方法都是新的试验,值得关心教育的人注意。

  二,『边中附小』

  『边中附小』实际上比边区中学的历史长得多,它原是『八路军干部子弟学校』及『延安高小』合并而成,合并之初,改名『鲁迅小学』,直辖於教育厅,迨『边区中学』成立,才改为『附小』,行政上受『边中』的领导。

  这个小学并不是边区唯一的小学,边区各县小学很多。不过因为这个学校在延安(最近政府下令疏散人口,业已迁移),特举出以见边区小学教育之一斑而已。

  该校亦如边中,为完全义务教育,每月预算约五百元。现有教职员二十四人,学生四百余人。学校组织亦略如普通小学,经常举行检讨工作的会议。学级编制及课程也和普通小学差不多。全校师生,除了能继承八路军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全国教育界来研究参考。

  第一是他们除普通课程外,更注重战时的政治及军事教育,功课内有防空、防毒常识,政治常识及时事报告,告诉学生全国团结打日本的道理;也有打被包,短距离行军等初步军事演习。

  第二是他们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注重内容,不专制造参观的材料,不注重与实无补的形式教育。

  第三是他们的教育不脱离社会,与群众打成一片。每到星期六便由教师率领或学生自动组成团体到校外做宣传及优待抗属的工作,向老百姓宣传抗日,报告时事,或访问抗日将士家属,替她们锄地,浇菜,扫地,砍柴,活泼勤快地做这些工作,既不勉强又不厌倦。

  第四是该校的管理方法,注重自觉,完全废止了体罚,对个别不守规矩的儿童,是用说服的方式向他解释;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生活检讨会,是教育顽皮儿童的最好武器;每个学生都怕教师或同学的批评。惩罚在他们是绝少听到的。

  第五是他们切实施行启发式的教学法,反对填鸭式的办法。促进学习情绪,则以突击竞赛引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不用捉贼式的考试方法。

  第六是指导学生自动组织『俱乐部』,负责人均由学生中推选,负责墙报、体育、娱乐及许多课外活动,使儿童学习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怎样组织团体。

  总上所述,实不外二端:其一是励行战时教育,使教育内容适合抗战建国之原则;其次是抚育与发扬青年儿童的自觉性,而不是压抑摧残儿童生机的『切糕式』教育。

  然而,这个小学实在还不能算是最理想的小学,虽是该校当局用尽方法克服物质上的困难,但一切应有的教育设备还十分不够,没有足够的课外儿童读物,更缺少现代化的游戏娱乐设备。这总不能不说是这群男女小天使的一个损失。

  

陕甘宁边区实录/《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编纂.—影印本.—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