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农学校在延安建立
雷云峰
来源:延安精神库 日期:2020-12-15 浏览量:
(1941年5月15日)
为了教育、改造日俘,1940年10月,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创办日本工农学校。校址设在延安宝塔山腰。初,有学员11人,至1945年8月增至近300人,校长为冈野进(原名野坂参三),副校长赵安博。1943年4月后,由对敌工作部副部长李初梨兼任。
1941年5月15日,该校在延安文化沟八路军大礼堂,举行了开学典礼。校内规章制度日趋完善,学员多是被俘的日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也有少数受中共政策影响而投诚的士兵。他们大都是被压迫被奴役的劳苦人民。小学和高中程度为多,也有少数大专毕业或肄业者。如1944年5月15日统计的69名学员中,农民占15.9%,职员占13.1%,店员占7.2%,商人占5.8%,劳动者占56.5%,渔夫占1.5%。中学程度者10人,大专毕业或肄业者3人,小学程度9人,高小程度49人,中学毕业以下者占全校总人数的80%以上。
课程开有:日本问题、时事问题、政治常识、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问题、联共(布)党史和中国话等。分别由冈野进、赵安博、王学文、李初梨、何思敬等任教。此外,还由王晓云教日语训练班。
教学旨在于启发俘虏的阶级觉悟,促其思想转化,进而成为反侵略战争和为日本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坚强战士。首先,对刚入学者,进行一月的审查工作,看其是否有入学愿望,并考察是否具备入学资格,审查合格者,即在预科教育两个月,后转入本科学习10个月。1943年秋,鉴于他们年龄、阅历、入校时间及文化、政治水准的差异,遂将学员分编为A、B、C三个组,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A级,主要是新入校学员,这组教师为老学员梅田,教育内容是初步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讲由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解剖。B组,文化程度稍高,大部分来到八路军已一年之久,主要学习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政治问题,教师为王学文。C组文化、政治水平最高,以联共(布)党史为教材,教员冈野进。三组均由冈野进讲授日本问题和时事问题。
1945年8月30日,日本工农学校与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华北协议会、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延安支部、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总部、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延安支部等5个单位,在延安王家坪八路军总部大礼堂举行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大会。会后离开延安,奔赴前线,协同八路军解除敌伪武装,后归国。(雷云峰)
陕甘宁边区大事记述/主编:雷云峰;副主编:张宏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