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12345”工作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起点展开、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1-07-22    浏览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12345”工作机制高起点展开、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下功夫、见成效。

  把握“一条主线”,坚持示范引领,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条主线,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在青海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安排。组建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和全社会“四史”宣传教育,先后召开2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议、5次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指导组工作会议,充分发挥了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一线指挥部”和运转中枢作用。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先后提出书面工作要求19次,深入各县区、市直机关、国有企业和包保重点企业调研指导党史学习教育进展情况。其他市领导结合分管领域和当前重点工作,深入基层宣讲督导,为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立标杆。分类别开展了4场现场观摩,各党组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示范带动的良好氛围。

  打造“两个课堂”,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思想伟力。打造学深悟透的理论课堂。建立党委(党组)书记和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责任清单,市委常委班子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23次,集中观看革命题材大型秦腔现代剧《红梢林》,全面抓实“关键少数”这个重点,实现了学习上的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4273次,专题研讨4699次,举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示范班2期,基层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快问快答”“党史故事分享会”等学习研讨2万余次,做到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面向党员、干部举办主体班次302期,受众学员18554人。打造情景交融的现场课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建综合服务中心等,打造现场教育、体验式教学、观摩交流、拓展训练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效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建设“红色经典图书区”文化传播阵地,引入“花儿党史”、推出“红色抖音”,创新培育“桃树下讲长征”开展“90后对‘90’后的信仰对话”。在全市影院打造24个红色主题影厅,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在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开设党史百年天天读、网上学党史等专栏,大力推送党史学习内容。组织开展“为你读党史”音视频大赛,研发上线“中共党史”“西宁党史”系统,推出西宁市“党史学习教育线上平台”,丰富学习教育形式。

  突出“三个关键”,厚植为民情怀,续写实干篇章。加强政治引领,突出锤炼党性悟思想这个关键。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百年党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开展专题研讨6次,邀请中央党校专家学者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讲授专题党课,各级党组织结合“党课开讲啦”活动,采取“沉浸体验式”“我身边的老红军+万人讲党课”等创新载体讲授党课5721堂(次),拍摄制作30余件精品党课作为全市党员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共享共用,深入开展“百名教师讲党史”活动,精心打造“红色印记”专题微课20余节,党课教育成为广大党员思想的“补给站”、工作的“助推器”。征集理论文章160余篇,组织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编印优秀论文集,承办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西宁现场会,得到了省延研会充分肯定。聚焦急难愁盼,突出服务群众办实事这个关键。建立全市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台账,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和挂牌督办,确保办实事项目的“含金量”。建立由18名“两代表一委员”和新闻工作者组成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监督员队伍,广泛开展调查和监督。建立市领导包保重点信访积案制度,化解重点信访积案3件,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各级党委(党组)广泛开展“四必访”活动3917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447件。多举措关怀帮扶全市129名烈属等优抚对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出台30项民生实事工程,列入省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台账,各县区围绕“四个一批”列入市级重点项目清单的办实事项目181项,市本级安排基本民生支出15.8亿元,增长25.7%。全市各级党组织承诺践诺办实事5553件,党员结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办实事50800件。坚持效果导向,突出乘势而上开新局这个关键。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建立产业链“链长”、包保重点企业等10项工作机制,对42家重点企业、34项重点项目进行“包保”服务。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感恩奋进、拼搏赶超”交流会,层层传导压实责任,形成推动发展强大合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四个强化”,立足走深走实,推动落地见效。强化宣传教育。市委党史宣讲团、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等30余支专业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1320场次,受众8万余人次。利用“理论+文艺”“理论+网络”等形式,用“打搅儿”“西宁贤孝”“青海道情”“河湟皮影戏”等方式宣讲党史,拓宽与群众联系渠道。组织开展10个100系列文化活动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在西宁歌颂党”快闪等群众性文艺活动2600余场次,受众46万人次,打磨推出音乐剧《花儿·少年》等一批精品力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选树全国“两优一先”先进典型2个,省、市“两优一先”先进典型330个,让党员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强化作风建设。积极融合作风巡查二维码、12388信访举报平台、12345市民热线和新闻媒体作风聚焦专栏,打造“一码三平台”监督平台,不断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受理信访举报314件,办结255件,立案1件。成立3个市级作风巡查组,深入各县区政务服务窗口、镇(街道)、村(社区)聚焦22项问题开展巡查312次,发现问题133个,下发作风督查反馈单76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有效解决了一批作风突出问题。强化分类指导。以领导小组成员包保负责的方式组建10个工作指导组,定期印发《指导工作要点》,区分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三个层级,采取随机抽查、调研访谈、巡听旁听等方式,深入全市各级党组织进行分级分类指导384次,实地检查指导基层党组织236个,提出意见建议190余条,建立涵盖重点任务、关键环节的指导工作清单,推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强化舆论引导。统筹指导各级各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20余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栏目刊播稿件6条,央视新闻客户端对西路军纪念馆进行了90分钟直播,人民网刊发的“寻访红色足迹 倾听‘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故事”被党史学习教育官网采纳。邀请24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开展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4次,刊发重点稿件400余篇(条),市级新闻媒体刊播重点稿件1200余篇(条)。组织编发党史学习教育简报155期、简报增刊10期,省委83次登载我市特色做法,信息采用率位居全省各地区各单位首位。

  做到“五个结合”,抓实重点任务,转化工作成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体现西宁特色的实施方案,提出15项自选动作,编印《星火与旗帜——解放前后党在西宁的发展历史回顾》党员干部教育读本,更新22门红色精品课程,列为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教材活学活用。编印《西宁市“十三五”成就汇编》《西宁市党史学习教育新编百篇地方文艺作品集》《党史学习知识口袋书》,得到中央指导组肯定,受到干部群众热捧。红色阵地建设与体验教育相结合。确定全市“四史”教育阵地13家,先后接待2800多家单位16.1万人次瞻仰参观,建成城东区中核221“两弹一星”精神纪念馆、湟中区孙家民俗博物馆等“四史”阵地。嵌入“脱贫攻坚”“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内容发布7条红色体验线路,开展现场式、体验式、互动式学习教育活动3437次,利用VR技术将西路军纪念馆、湟源县小高陵精神展馆等5家红色展馆搬上云端,网上参与体验人数达15.3万人次。党内教育与群众教育相结合。针对“一老一少一流动”三个特殊群体,结合建党100周年深入开展“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等“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举办“艺心向党”沉浸式“声动”学党史特色音乐课堂赛等活动,承办“青海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歌咏大会”,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投资298万元建成我省首家中小学生思政馆,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党史故事我来讲进校园活动,覆盖青少年学生及教师1.6万余人,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民服务与文明实践相结合。积极找准为民服务的切入点,以办事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作用,以“党员故事会”“网格讲堂”“田间课题”等形式打通基层党史教育“最后一公里”。按照“民呼我应”“点单式”的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单位联点、项目联做、活动联办”机制,发布志愿服务清单5224张,对接群众需求4913个,落实结对帮扶办实事433项,实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一城抓总与多城联创相结合。持续推进“一城抓总、多城联创”,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机融合,设立“三大创建”工作内容为一体的“创建日”,形成上下左右联动、社会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多措并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中青班上以《西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实践》为题进行汇报交流,分享了“西宁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