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破解高层次人才困局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18-09-24 浏览量:
张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是西宁市畜牧兽医站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他针对犏牛不育这一世界性难题,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指导、帮助打造了我省青藏高原生物工程研究技术团队;
冯仲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致力于大力培养专业“飞手”,填补了我省无人机林业监测方面人才的空白;
还有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引进的程亮、王祺明,在提升城市规建水平、推进城市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西宁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政府引导、以需为本、市场配置、契约管理”的柔性引才原则,依托“青海千人计划”“博士服务团”“京青专家服务团”“浦东专家博士服务团”、东西部扶贫协作等项目和平台,持续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求贤若渴、海纳百川,凝聚人才形成“磁石效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樊军锋正在准备他即将前往西宁的又一次行程,作为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一年多的时间中,有“西北杨树王”之称的他已十多次往返西宁。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在短短的时间内,我市杨树杂交育种成功率就从10%提高到了70%,让人惊喜之余,深感柔性引进人才带来的巨大效应。
采访中,樊教授告诉笔者,杨树是很好的生态树种、是很好的工业用材树种、是我国第二大人工造林树种。杨树在青海的分布非常广泛,青海人对杨树情有独钟,房前屋后、街道公园、漫山遍野都能看见杨树的身影。青海海拔高,干旱、严寒,乡土杨树种发展迟钝,出产力低。通过杂交育种、聚合抗逆乡土种、速生引进种优良基因,培育出适宜青海地域发展的速生、高抗杨树新品种对生态、社会意义重大。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樊军锋教授在研究思路上很快找到了共识。面对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樊军锋将发展迅速、无性繁殖容易、适应性强作为育种主攻方向,组织育种团队开展白杨派内种间杂交、当地小叶杨(青杨)种间杂交和美洲黑杨×当地小叶杨×青杨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并很快取得成效,在西宁、大通、尖扎等地营造了区域栽培试验林,试验林长势良好。如果成功推广,势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与樊军锋教授一样,远在天津东丽医院的皮肤科主任医师王萍也在做着9月底来西宁的准备。她是第15批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成员,因在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的突出贡献,破例延长服务期,留下来成为第16批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成员”,并入选第二批“青海千人计划”领军人才。如今,她已将自己的专业和研究的重心移到了祖国西北这个高原城市。每年10多次飞到西宁,已成为她工作的常态。在她的带领下,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皮肤科已经成为青海省皮肤专业的领头羊,在医教研全面提升的同时,倾力研究青海省情及气候特色下的皮肤病治疗,制定了高原医疗美容规范,并且发挥科室中西医结合特色,积极开展与高原气候、饮食、生活习性密切关联的治未病,把皮肤病的预防和防止复发与治疗放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将皮肤科打造成了“国家级皮肤医疗美容示范基地”,西宁市特色专科。王萍和她的团队致力于创新,敢想敢干,创下不少国内先例。
西宁市对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加强待遇留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民风乡土留人,使引进人才切身感受到了西宁重才、爱才、用才、留才的诚意。
市财政局副局长李靖说:“作为博士服务团成员,市委组织部及局里在各个方面对我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我自己也很快融入到这个集体、投入工作当中,不给西宁干出点什么,就感觉是自己亏欠了这块热情的土地和人民……”
西宁市依托人才工作重大项目,加大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力度,不断完善柔性引才机制,使“人才红利”得到充分释放。其中89人、1个团队入选“青海千人计划”,居全省各市州。更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冯仲科、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单晶体研究所工程师罗曼等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与西宁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