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党史】“两弹一星”奉献精神——宋维轩作品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0-11-13 浏览量:
诵读人:宋维轩,西宁市虎台中学教师。
诵读感言
在一穷二白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以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实现了我国“两弹一星”计划,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党史书籍推荐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3月27日,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程开甲的故事》一书以45个生动的小故事,并配手绘的程开甲不同时期画像,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展现了程开甲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江南点评
情绪饱满,感情充沛,讲述生动自然,作品有较强的感染性。
爱国是信念,奉献是夙愿。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是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和优秀科技人员,凭着对祖国的坚定信念,为之奋斗一生的结果。许多身居海外的科学家,虽然远离祖国,但他们心中一直装着祖国,急切盼望为祖国建设服务。著名核科学家彭桓武,在英国留学十年,获得两个博士学位,是第一个在英国取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归来的程开甲教授,在西北核基地干打垒平房中,默默无闻地生活了近二十年,他说:“如果我不回来,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幸福,因为我所从事的一切,都和我的祖国紧紧联系着。”还有从全国各地抽调的大批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工人、干部,在那个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怀着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青海金银滩草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生涯。在近几年的走访工作中,我们也不止一次地问他们:“你们后悔吗?”他们坚定地说:“即使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青海高原,但是能够参加草原大会战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光荣。”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我国“两弹”研制的过程中都得到了进一步诠释。由于基地天气寒冷,无霜期短,建设者们为了缩短工期,战严寒,斗风沙,抢时间,争速度,短短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中国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当新房建成之后,负责生产建设的李觉将军下了一道命令:“把新建的房子让给科技人员,干部一律住帐篷。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思得曾这样回忆道:“当时我们院领导李觉下了一道命令,这个房子盖好以后,先让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和工人住进去,所有的领导干部继续住在帐篷里面。”
就像胡思得院士所说的这样,正是有了这样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组织和领导,才使得这个集体发挥出了最大的合力。而基地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不仅建设物资无法供应,就连人们正常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时任我国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元帅还亲自前往各大军区“化缘”,他对军区首长们说:“各路诸侯,我陈毅给大家作揖了,请军队支援我们的科学家,他们正在挨饿呀!如果原子弹响了,我这个外交部部长的嗓门才能响!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这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想敢干精神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