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党史】陈毅的故事——陈泽作品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0-10-09 浏览量:
诵读人:陈泽,西宁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主持人。
作为主办方之一,市广播电视台要求所有主持人、工作人员诵读党史文章献礼党的99岁诞辰,后期我们都会一一分享给大家!
党史书籍推荐《陈毅口述自传》,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陈毅同志生前对他的妻子张茜与子女们回忆自己革命生涯的谈话;另一部分是他的四个子女对他的回忆。这些文字不仅生动形象地为陈毅同志勾勒出一幅线条清晰、特色鲜明的画像,还细致描述了他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戎马倥偬的军事家、革命家,再到外交家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我党革命历史的记忆与评价,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他从未当过“总司令”和“总指挥”,却被称作“陈老总”。
他既是开国元帅,也是诗人、外交家,民主人士柳亚子称他为“兼资文武此全才”的将军。
毛泽东有句最普通的名言:“陈毅是个好同志。”或许年代相隔久远,人们对这位文武兼备的儒将之风采,只能在他的文字传记中领略一二。此刻,让我们带着崇高敬意来缅怀这位开国元帅——陈毅,走进他的纪念馆,聆听他的故事。
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
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一支睡在马路上的部队
在众多档案资料中,比手掌还小的《入城守则》十分引人注目,这是1949年5月由华东军区司令部印发的小册子。
1949年5月27日,上海战役持续15天,终获全面解放,歼敌15.3万余人,整座城市完好无损。
就在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市民们依然惶惶不安,可当他们打开家门那一刻,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动了,湿漉漉的马路两侧睡满了身着黄布军衣的解放军战士。
原来,早在4月1日,上海战役发起前,身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就颁布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十项守则的第二条,白纸黑字写着进城后一律“不住民房店铺”。
5月,陈毅在苏南丹阳县发表讲话,明确指出: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是我们解放军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这条纪律在制定之初,却不被很多指战员理解。陈毅始终坚持认为上海情况复杂,不能将过往经验完全照搬。他将自己意见和看法电报上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等前委委员一致赞同他的意见,并电报中共中央军委,很快就收到了毛泽东的电报批示,只有八个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