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党史】《习近平主席的青春故事》节选——谢玮作品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20-10-13    浏览量:

诵读人:谢玮,一名大四在校学生,朗读爱好者。


诵读感言

  很荣幸也很激动,能在“为你读党史”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声音。感谢本次活动让我有学习和体验的机会。我朗诵的作品是《习近平主席的青春故事》节选。凭借本次活动,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一辈党员的辛苦,以及内心对党、对国家、人民的信仰与奉献,让我更加懂党知党爱党。最后,作为一个参赛者,我无比开心,能够在此与大家以声会友,弥补不足。虽然我的这次朗诵并不完美,但我会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党史书籍推荐


  《习近平扶贫故事》,由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著,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全景式展现了中国的脱贫奇迹,故事中所包含的深邃思想和生动实践,为中外致力于摆脱贫困的奋斗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启迪与信心。

江南点评

  讲述流畅,情绪饱满,但语气、语调、节奏缺乏变化,较为呆板。前后鼻音的发音也需多练习。

  1975年,习近平经群众推荐、组织选派,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能够得到这个机会,除了其出色的工作和群众的认可,还与他坚持读书学习密不可分。几乎所有回忆习近平知青生活的人都提到:他真的是爱看书。别人都睡觉了,他窑洞里的煤油灯还亮着。知青们去老乡家蹭饭,习近平却捧着书说:“你们去吧,有什么吃的给我带一口回来就行。”每次从外面回来,他的炕上都会多几本书。直至今日,习近平的讲话、著作,处处可见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画龙点睛,这样明显的“习式风格”,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读书积累。

  有意思的是,习近平回忆自己填大学志愿时的心态却是:三个志愿都填清华大学,你让我上我就上,不让我上就拉倒。对于这时的习近平来说,北京的读书梦固然是个美好的远方,而脚下这片黄土地,早已成为更加眷恋的故乡。

  镜头再回到习近平上大学前夕,即将离开梁家河的这天,没有任何人组织,老乡们自发前来送行,就连腿脚有残疾的人也挪着步子到了习近平的窑洞门口。老乡们哭了,习近平也哭了,说:“要不,我不走了。”这是一句发自肺腑的心声。临走的时候,他对乡亲们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一定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习近平曾经用“扣扣子”比喻价值观的养成。他说,青少年时期的价值取向不仅影响个人成长,更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就像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习近平,用梁家河的七年,扣好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大学毕业后,习近平曾在中央军委工作一段时间。两年后,他毅然决定再回到基层。恪守着为百姓办好事的初心,习近平从县一级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论在什么岗位,他都把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初心,化为服务人民的动力。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曾对一位前来调研的山西原平县委书记说:“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

  1993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回到梁家河看望乡亲们,他走了几里地的路,把全村都走了一遍。中午饭的时候,他畅快地吃了两大海碗羊肉。

  2015年,已是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再次回到梁家河。40年过去了,梁家河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沟的名字,谁住在哪一口窑洞,谁的大名小名,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如今,作为全党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领路人,习近平,用自己青春的奋斗,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