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的开始,这一年不止有《八佰》

1937

来源:    日期:2021-04-02    浏览量:

  1936年12月12日,丢了整个东北深受国破家亡之痛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联合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迫使蒋介石停止“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内战策略,转而执行“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对外战争国策,这一事件成为抗日战争中国第一次重要转折点。

  自此,中国开始团结一致抵御外敌,而日本侵略者并未给与中国足够的动员时间,在轻易获取东北之后,日军将目光投向了整个中国,全面抗争一触即发。

用血肉之躯抗洪的战士。

  北方战场

  1937年7月7日夜,此前在北平城外频繁演戏的日军声称一名士兵在演习时失踪并以此为理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中国守军言辞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日军随后开始炮轰宛平县城,中国守军随即展开反击,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全面抗战自此开始。

  7月末,日军接连增援华北的部队已经多达10万多人,在军事力量上已经呈现优势,在此时的平津外围,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在日本空军的支援下对平津守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激烈的交战持续三天,中国守军损失严重被迫撤出战场,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用血肉之躯抗洪的战士。

  南方战场

  日军转向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这里是旧中国的经济命脉,日军计划从经济上扼制中国的咽喉。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与中国守军在伤害虹桥机场发生冲突时被守军击毙,猖狂的日军以此为借口进攻上海守军,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4日,日军轰炸机在没有得到战斗机有效护航的情况下堂而皇之的飞临上海上空对中国守军进行轰炸,年轻的中国空军予以迎头痛击首度出战便对日军造成重大损伤,以一机未损的战绩将日军轰炸机大队消灭过半,14日因此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

  此时在上海地区中国守军占有人数上的优势,为了赶在日军援军到来之前消灭日军驻守在上海的3000日军,中国军队对日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在战斗初期中国军队进展顺利,通过残酷的巷战中央军精锐部队将日本军队挤压至上海码头附近,随时都有被赶下大海的可能,但是随着日本海军加入之后局势急转直下,凭借舰炮的疯狂火力,残余的日本军队依靠防御工事顽抗待援,缺乏有效火力的中国守军在战斗中伤亡惨重但进展缓慢。

用血肉之躯抗洪的战士。

  在码头战局僵持之时,日本军队先后在上海周边登陆,随即向宝山、罗店等阵地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在上海部署了71个师约60万的士兵应对日军的进攻。

  此外,在中国境内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各地抽调的增援部队也正在星夜兼程赶往上海,在淞沪战场进展不顺的日军也向日本军部请求增援。

  中日双方第一次大会战,淞沪战役自此展开,战役的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惨烈的巷战,交战双方在上海狭窄的巷弄里相互厮杀,十里洋场已经沦为十里火场,在战略的要点罗店,中日双方都不断将一支又一支的有生力量投入到惨烈的战斗中,巨大的伤亡一直持续到9月还未分出胜负。

  面对进展缓慢的淞沪战局,焦躁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向日本参谋部请求5个师团的增援;中国方面,蒋介石亲自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续投入了3个集团军14个师,至10月份,在淞沪战场中国军队已达40万人,日军也已增至20万。

  此时的淞沪战场,中国军队除了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之外在武器装备上已经处于劣势,在前期中央军精锐的德械师已经消耗殆尽,赶来增援的部队不但装备落后补给困难,而且由于多日来空战消耗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在战争后期淞沪会战的制空权完全易手,中国士兵他们只能依靠血肉之躯来抵挡日军来自空中、海上和地面的无情炮火。

  守卫阵地的中国士兵常常整连整营地被敌人的炮火摧毁,中国军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融化了”(冯玉祥语)

用血肉之躯抗洪的战士。

  10月下旬,日军攻入上海市区切断了沪宁铁路,这严重威胁了中国守军的左后方。10月26日,中国军队主力撤退至苏州河南岸,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谢晋元向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日本侵略者的数十次进攻。

  最后因双方力量悬殊,这支力战不屈的孤军奉命退入公共租界,由于中央政府的无能以及英国政府的出尔反尔,这支四百人的抗日英雄之师最终被日军俘获。

  山西战场

  中国方面在这里集结了阎锡山的晋军、蒋介石的中央军、远道而来装备落后的川军以及共产党领导的第八路军,日军以太原为战略要点集结部队沿着正太铁路向山西境内进发。

  忻口战役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正面坚守的国民党军密切配合,多次给予敌人重击迫使日军在群山峻岭的晋北举步维艰。

  10月21日,日军从已攻陷河北石家庄的日军沿正太路分两路从侧面进攻山西,日军左线进抵山西重要天堑防御点娘子关侧后迫使中国守军主力撤退,山西防线被日军突破。

  11月初,日军从晋东、晋北两个方向对太原形成合围之势,太原危急,驻守忻口的中国军队被迫放弃忻口撤保守太原。

  但是即便如此,丧失了重要天堑娘子关之后山西已经无险可守,太原形势危殆。

  第2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调派中央军主力撤至太原以南,全力防守太原,但是在日军精锐部队的重压之下,太原防御仅仅支撑了四天便被日军突破,太原陷落。

用血肉之躯抗洪的战士。

  淞沪战场

  11月5日,日军10万人在杭州湾金山卫突然登陆,从南方进逼淞沪守军军队防线,企图迂回到中国守军侧后对上海守军形成合围之势。

  战局形势急速逆转,淞沪地区中国70万部队随时都有被日军围歼的危险,直到此时蒋介石依旧对国联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坚持认为需要将上海的战斗打给“九国公约”国家看,这样欧洲列强就会制裁日本,将日本重新拉回到谈判桌上。

  但是前线部队远没有蒋介石那么有信心,当日军从侧后登陆的消息传来之后前线的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蒋介石与前线将领纠结数日最终在11月8日晚下令进行全面撤退,这已经是日军登陆之后的第三天,因为命令下达的太过仓促导致指挥失控,撤退变成了溃退。

  在早期的制定的淞沪会战计划中,原制定的在上海失守之后将守军撤到吴(县)福(山)线一带依托原有坚固国防工事作持久抵抗的作战计划在此时已经根本无法执行,溃退的守军穿越工事径自溃逃,耗费数年苦心筑成的工事已经毫无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此时已经门户大开。

  11月12日,上海宣告陷落。

用血肉之躯抗洪的战士。

  上海陷落之后日军将目标直指南京,面对日军大兵压境,中央政府对于是否防守南京举棋不定,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最后当蒋介石命令从回撤部队中调5个军到南京外围组织防御时,已经来不及了。

  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拼凑的南京防线根本无力阻挡,南京外围阵地相继失守,日军先后由光华门、中山门和中华门突入南京城内。

  12月13日,南京失守,日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进入中国首都。

  占领南京后,兽性的日本侵略者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量毫无抵抗能力的战俘和百姓被集体屠杀;日军士兵犹如魔鬼一般在市中游荡,随意抢劫、杀戮、强奸,甚至杀人比赛。

  在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里,日军烧、杀、抢、奸,被害者高达30多万,被强奸的妇女就达两万人—从12岁的少女到60岁的老妇都被强奸,整座南城已沦为人间地狱。

  此时的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到巴山蜀水间的重庆,并声明“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1937年12月底,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痛苦的一年终于要过去了,但痛苦远未结束,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煎熬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