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五年】木匠技艺里的诗画乡村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22-05-16 浏览量:
我叫薛心熬,是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后头沟新村的一名木匠技艺传承人。
走进我们村,首先会看到高大古朴的木雕大门、整洁的院落、平整的硬化路、崭新的休闲长廊、摆放有序的小车、橘黄色的天然气管道和含苞欲放的鲜花。村道尽头的那座木牌坊,就是我们村里的“后头沟村扶贫车间”。
而我能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就得要从这个车间说起。
环顾车间,刨木机、木工雕刻机等一应俱全,“咿呀”“咿呀”的作业声交织在一起,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传统木工成品和半成品堆积成了“小山”。
这些“小山”,就是我打下的江山——龙凤花雕,主要用于古建筑修复,飞檐花雕更是深受土族群众喜爱。厂子里除了古建筑修复、藏式家具制作、高档木质门定做外,还承接文化长廊、休闲六角亭,如今威远镇小庄的大门、丹麻松德、五十班彦的木质门都是我们做的,去年还被邀请去外地做了古建筑修复。
木匠活里面的知识可多着哩,要是有时间我可以讲一天一夜。
18岁,我跟着村里的一位老木匠开始了学徒生涯,从刨树皮干起,逐渐学会了切割、开槽、油漆、雕刻等工艺,大约6年左右才独立承揽村里农房建设。我的木工坊也经历了三次搬迁,第一次是从后头沟老村搬到下一村,临近平互大公路,后因大棚房整治被拆除,无奈之下我又将木工房迁到了县城北环路,但是面临着较高的房租,我感到有些吃力。
2019年初,时任五峰镇党委书记马俊和第一书记刘璞找到我,动员我回村创办木轩加工厂,带动村里的木匠一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我心里没有犹豫是假的,但是家门口创业,心里踏实,关键是费用能降很多,就这样我回到了村里,开始为筹建木轩厂而忙碌。
当时政府扶贫资金支持了50万元,我自己东挪西借筹集了90万元,购置了全自动木雕机等设备,再加上原来自己陆续买的设备,厂子半年后建成投产了。镇上和村里主导以“村委+企业”的村集体经济模式运营,约定向村集体每年交6万元。
周边村里跟着我干的老木匠有十几个。我们村的杨山新跟着我干了好几年,儿子在西宁比亚迪公司上班,已经在西宁买了房,正准备成家。妻子除了忙农活,还养了几头猪,平时打一些零工补贴家用。
杨山新闲聊时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易地搬迁政策实话好,这几年搬下来后自来水、天然气通到了家里,冬天再也不用摸黑出门上厕所了”。“我在薛老板厂子里打工,离家很近,走不上几步路就到了。在家门口挣钱,日子过得踏实”。乡亲的一句朴实的话,着实让我感动了好一阵子,我和他一样是易地搬迁的受益者,也是靠木工技艺吃饭的手艺人。
厂子里用工高峰期一度达到30多人,日工资从180-220元不等,长工一年能干230天左右,收入有4万多元。两年来每年仅工资就发了110万元。
我最引以为豪的是儿子能子承父业,今年39岁的儿子薛顺海,也是厂子里的法人。初中毕业后开始了打工生涯,先后到广州创业,后又到大通一个企业干了三年,接着在修车行业摸索了1年,再干木匠,创业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村里木轩厂建成后,他跟着我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平时很能吃苦,跟着工匠们学了很多技艺,我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很高兴。木轩市场需求很旺盛,相信传统手艺也会大有作为。
“木匠”对未来的信心来源于党的惠农惠民政策,随着后头沟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启动,投资250万元的木轩厂二期项目破土动工,引进四面刨机、全自动喷漆机、与山东企业合作生产一体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蓝图正在变为现实,我的舞台越来越大,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
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扶出了致富带头人的信心,搬出了乡亲们“挪穷窝、拔穷根、摘穷帽”的决心。
如今,门前路阔,村旁道宽,村村都有村集体经济,农民腰杆直了,人也硬气了,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