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区打造商圈党建联盟
来源:摘自西宁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案例 日期:2018-09-20 浏览量:
一、背景
2012年6月7日,城西区力盟商业巷步行街被中国商业街管理委员会任命为“中国著名商业街”。这是青海省第一条,也是西北地区第二条被任命的商业街。以力盟步行街为原点,向四周辐射1.5公里,便形成了城西区最有商气、最具人气的环新宁广场商圈。
最初这块充满商机的“聚宝盆”的党建工作十分薄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员跨地区跨行业流动日益频繁,商圈内流动党员、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数量不断增加,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低,且现有的党组织隶属于省直单位、市直单位或区级单位等不同层级党组织,导致党员管理难、党组织开展工作难、党建工作影响弱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做法
(一)搭建商圈组织架构。为补齐商圈党建的“短板”,扩大党建工作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覆盖率和影响力,2015年5月城西区在力盟步行街成立了全省首个商圈综合党委——环新宁广场商圈综合党委,构建了“商圈+党组织+商户”的党建联盟和利益共同体,开辟了商圈与党建“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径。商圈综合党委成立后,紧扣扩大“两个覆盖”这个关键,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有条件的通过单独组建、派驻帮建、区域共建等方式,加大党组织覆盖面;不具备组建条件的通过先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二)聚合企业优势资源。资源共享是商圈内企业最关注的事。为此,区委建成了商圈党委活动中心作为各企业开展活动的主阵地,各成员单位也纷纷亮出自己可共享的党建活动平台,企业间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资源共享机制初步建立。在此基础上,为使商圈党建真正形成合力,综合党委为商圈量身制定了定期议事、教育培训、信息共享、评比表彰、党员建言、经费保障“六项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综合党委全体会议,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同商讨商圈发展;每年举办2期商圈内党员订单式“双育”培训班,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每年开展“五星级党组织、五星级党员、党员示范店(岗)”评选活动;建立商圈党建QQ群、微信平台、《西区商圈党建》期刊等载体,宣传综合党委成员企业党建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
(三)注入党员先锋力量。今年9月底,中组部组织来青调研基层党建工作,在青海省青越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时,问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党支部时,支部陈书记说:“虽然支部成立时间不长,但在企业工作我的感触很深。党组织和党员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企业各项建设的积极作用出乎我的预期,现在我的中层领导80%都是党员,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在他们的激励下,员工不怕苦不怕累,发挥潜能,积极工作,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注入了动力,企业的诚信度和认可度大大提升。如果把公司比喻成一架飞机,员工和生产是机翼,企业党建就是机尾,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三、成效
(一)加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通过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目前,商圈内党组织从刚开始的14家增加到62家;通过“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等活动,企业党员找组织、亮身份,党员人数从刚开始的124名增加到541名,让更多的党员群众享受到了党建工作带来的“红利”。
(二)统筹基层党组织力量。经过探索,西区区域化党建工作不仅盘活了“两新”党组织的力量资源,推动了大党建格局的构建,形成了全社会共抓党建的良好局面。基层党组织在统筹力量和资源中增强了向心力,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增强了凝聚力,在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中树立了威信,巩固了党组织在基层各类组织、各类群体中的核心地位。
(三)繁荣商圈经济发展。商圈内的党组织拧成一股绳,发挥党建工作独特优势,把商圈做强做大,使商圈内大小企业共同分享党建红利。环新宁广场商圈综合党委,构建了“商圈+党组织+商户”的党建联盟和利益共同体,开辟了商圈与党建“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径。商圈党委“党建公积金”制度,既化解了商圈企业党组织缺经费的尴尬,又解决了党组织活动质量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难题,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四、启示
(一)合理有效整合商圈内企业党建资源。商圈党建联盟着力把环新宁广场商圈的所有党组织吸收到党建活动联盟里来,随着商圈党建联盟的成功运营,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要求加入,希望利用这个平台,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同商讨商圈发展等。同时,通过整合区域党建资源,优化党组织设置。
(二)做好党群服务。服务商圈是环新宁广场商圈党建工作的基本落脚点,而服务的过程,其实也是走进商家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推进党建工作的同时,也促进了彼此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