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向化藏族乡依托“农户小党校”搭建农村党员学习教育新平台
来源:摘自西宁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案例 日期:2018-10-25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通县向化藏族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不断丰富农民党员的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党员学习教育新途径,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作用,组织成立了“农户小党校”,搭建起农村党员集中活动和学习教育培训的新平台,有效解决了农村边远山区党员开会难集中、培训难统一、活动难开展的问题,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背景
向化藏族乡位于大通县东北部,四面环山,属脑山地区,群众居住较为分散,外出务工党员较多,除冬季以外其它季节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和“三会一课”较为困难。为进一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不断丰富农民党员的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党员学习教育新途径,解决党员外出务工和白天农忙的工学矛盾,补足党支部“三会一课”短板,向化藏族乡立树尔村退休老党员孙继寿自发在自己家中成立了“农户小党校”,并主动担任授课教师为周围十几户党员和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党员和群众积极参加“农户小党校”的党课学习,不断接收学习信息,使务工务农党员的学习教育得到了全覆盖,学习质量明显提高,真正体现了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要求。乡党委积极借鉴立树尔村成立“农户小党校”的成功经验,按照“示范先行、村级联动、村级辐射、带动全乡”的工作目标,成立了17户“农户小党校”,实现了由点到面的突破。
二、做法
(一)精准选户建党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在各村设置若干个党员中心户,采取党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推荐评选的方式,在党员中心户中推荐出文化程度较高、政治立场坚定、示范带动作用好、服务群众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中心户作为“农户小党校”的“初选户”。党小组将推荐出的“初选户”提交村党支部进行初审,村党支部采取实地走访评估、广泛听取意见、召开支委会讨论等方式确定一批党员中心户为“农户小党校”的“入选户”,并将“入选户”报乡党委进行审定。经乡党委最终批准后,将符合条件的“入选户”确定为“农户小党校”,并由乡党委统一授牌。入选的“农户小党校”负责人均为农村退休党员教师、退休党员干部、历届卸任村党支部书记等,由他们为周围的几十户党员干部和群众设立“小讲堂”,宣讲十九大精神及支农惠民好政策。
(二)明确职责保运行。乡党委统一制定《“农户小党校”工作职责》,与党支部书记、“农户小党校”负责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农户小党校”工作职责和管理细则,为“农户小党校”统一配发学习资料、日常办公用品、“农户小党校”专题记录本等。各“农户小党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并详细记录活动开展情况,每季度确定一次“党建工作交流日”,集中交流经验,及时改进工作。乡党委确定一名党建指导员负责开展村党支部党建指导工作,村党支部委员负责联点“农户小党校”巡回指导,收集反馈情况,畅通管理监督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农户小党校”的组织管理,确保各“农户小党校”正常运行。
(三)搭建平台促交流。“农户小党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农业科技知识、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等为学习内容,通过党员带头学、“农户小党校”集中培训学、空闲时间反复学,党员和群众借助“农户小党校”平台面对面加强理论学习、交流致富心得,把十九大精神与党员干部和群众各自的干事创业相结合,学深吃透十九大精神的主要内容和实质。通过有针对性地宣传党员最关心、群众最期盼的支农惠农政策,开展农户最需要的技术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党员自我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农户小党校”,村党支部及时掌握了解党员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尽可能为党员群众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增进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
三、成效
“农户小党校”以其灵活便捷的组织方式、浅显易懂的活动内容、贴近实际的培训手段,在农村党员培训、政策宣传、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党员学习覆盖面不断拓宽。“农户小党校”有效解决了因居住分散、生产生活不规律、年龄结构参差不齐造成的活动难集中的问题和党员外出务工和白天农忙的工学矛盾,补足了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短板,适时开展“农户小党校”的党课学习,不断输送学习信息,使务工务农党员的学习教育得到了全覆盖,学习质量明显提高,真正体现了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要求。便于农村边远山区广大党员群众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学习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惠及民生的许多好政策。
(二)党员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农户小党校”在开展集中授课之余,党员和群众在“小讲堂”中开展自主学习,有文化的年轻党员为文化较低、不识字的党员宣读和讲解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要领。针对向化藏族乡党员和群众习惯用语为青海方言,乡党委利用精准扶贫“小喇叭”,专门录制了普通话和青海方言“双语”版十九大精神内容,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输送十九大精神“双语解读”,用大众化、草根式、接地气的语言进行宣讲,使党员和群众理解更快、掌握更深、思悟更透,党员和群众的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三)党员学习针对性有效增强。“农户小党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十九大精神与农科知识培训、乡土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开展宣讲,协助村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前期培训,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引导党员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打开思路,让广大农村党员主动学、学得懂、会运用,党员的学习针对性不断增强。“农户小党校”为党员和群众学习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也成了各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先扶志”的“主战场”。截止目前,全乡成立的17户“农户小党校”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25期(次),受众2000余人次。
(四)党员带动效应更加凸显。通过“农户小党校”的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党员思想观念不断改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等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向化藏族乡上滩村党员祁三成通过“农户小党校”的辐射,利用自己成立的大通三成洋芋良种育种专业合作社,为本村种植户免费提供马铃薯种子、化肥,免费机种、机收和提供技术培训,并按照高于市场收购价0.05元的价格统一收购。带动全村农户种植马铃薯,户均增收0.25万元。现在村中无闲人、无闲事,大家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中。
四、启示
开设“农户小党校”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的有效载体,是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习教育覆盖面、延伸学习教育内容的有效探索。因此,成立“农户小党校”搭建学习教育新平台,开展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必须结合农村党员的实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充分挖掘本土人才资源。
(一)开展学习教育必须结合农村党员实际。由于大部分农村党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居住偏远和分散、外出务工和白天农忙等实际原因,学习积极性不高,开展学习教育难度较大。因此在开展学习教育时因地制宜,结合党员实际情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灵活选择时间,开展自主学习。设计宣讲内容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高大上”的专题策划,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群众的兴趣、需要开展宣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从内容到形式突出基层实际。
(二)开展学习教育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王国生书记提出“学要把握立场观点方法,做要找准人民群众需要”的重大要求,为我们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等关乎农村发展大计的新思想新战略,就是农村党组织在学习教育中学做结合的发力点。我们要认真查找梳理群众真正需要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根据问题对症下药、对口帮扶,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开展学习教育必须充分利用本土人才资源。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充分利用本土人才资源把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融入到对群众的政治引领、关爱帮助过程中。在农村种植、养殖业等方面人才资源丰富,结合实际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让他们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服务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