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区韵家口镇王家庄村支委“泥腿子”们创出的大市场
来源:摘自西宁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案例 日期:2018-12-19 浏览量:
【引言】
城东区韵家口镇王家庄村坐落于西宁火车站东北侧,全村总面积162亩,现有村民253户共1399人,其中回族269户945人,占67.5%;汉族134户454人,占32.5%。村党支部现有党小组7个,党员47名。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文明村、中国特色经济村、省级农村“五个好”党支部、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背景】
王家庄村紧靠西宁火车站、西宁长途汽车站等繁华地段,是一个区位优势明显的城中村。近年来,王家庄村依托发展小商品市场,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切入点,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16年,王家庄小商品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0亿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00余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主要做法】
(一)立足区位优势,紧抓历史发展机遇。王家庄村的村民们都不会忘记村党支部带领全村走过的30年创业之路。1987年,市场经济建设的大潮涌来,村民纷纷议论到:“每天都要路过的西宁火车站、西宁长途汽车站,我们就不能干点撒吗?”村党支部一班人再也坐不住了,深深的认识到不能带领村民“守着金疙瘩过着穷日子”。于是党支部的这帮“泥腿子”们在办公室动起了脑筋,召开党员大会,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外出学经验,回家谈发展。一张在两大车站旁边建大型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的蓝图,展现在人们眼前。党支部绘就蓝图,党员们发挥带头作用,没有资金党员带头集资、审批手续不懂支部委员就到相关单位一次次去请教……经历了千辛万苦,1988年,一个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座落在了王家庄村的土地上。
1993年,随着西宁市周边大型农贸市场的新建,王家庄村党支部认为发展农贸市场已不符合壮大自身集体经济的需要,且自身区位优势无法得到凸显。在对西宁市相关大型市场进行分析后,决定转型发展商贸业,将原有的农贸市场改建为西宁市王家庄小商品批发市场,利用火车站、汽车站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商贸业,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目前该市场已成为集商贸、物流、仓储为一体的综合交易批发市场,年成交额高达亿元,成了王家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聚宝盆。
(二)做好发展文章,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市场建成初始,由于受到发展理念、资金等条件制约,商品档次不高、商铺利用率底、市场环境混乱等零散经营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于是,建设功能齐全、档次较高、规模大的现代物流集散地的思路,又让党支部这些“泥腿子”们动起了脑筋。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分期实施”的原则,对市场进行改扩建。一次次找合作资金、一次次审批规划手续、一次次在施工现场进行协调……2004年12月,投资5000万元,完成市场一期服装品牌大楼,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增加商户500余户;2008年9月,投资8700万元的市场二期服装城盛大开业,占地面积62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增加商户800余户;2011年底,市场完成三期改扩建工作,完成东侧1-6厅棚户式商铺的全面改造,实现由大棚向专业化市场的蜕变。三期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增加商户1600余户。
如今的王家庄小商品市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历经一期、二期和三期的改扩建工程,市场占地60余亩,经营面积10余万平方米,市场总容纳商户3000余户,吸纳4000余个就业岗位,解决王家庄村富裕劳动力近百人。交易品种集服装鞋帽、文化用品、化妆品、家用电器、民族用品、小五金百货等商品,商品销售辐射省内外乃至国外,是目前青海省最大、最成熟的商品批发、零售集散地。
(三)发展集体经济,大力惠及民生福祉。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让王家庄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村党支部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倾力实施惠及广大村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如,2008年村上建设占地60余亩的王家庄村“福庄”安置小区,对符合条件的近900余名村民免费分配1.8万平方米,多余面积按成本价缴纳房款;2012年西宁火车站站场改造,经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商议后,村“两委”向每个村民发放拆迁补助8万元,2013年每人发放7万元,累计发放额达1.5亿元;2016年起为本村60岁以上的村民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2017年起为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按照一本1.5万元、二本1万元、三本及以下5000元标准进行奖励,并对在读大学生每年补助2000元。此外,投资数百万元修建了村道、排洪渠、改善了电力设施、自来水、拉上了天然气、有线电视……如今的王家庄村高楼林立、村容整洁,生机盎然,一片祥和景象。
【案例点评】
从王家庄村的案例看,城中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紧抓发展机遇,要把长远发展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引领、带动作用,集中调动一切集体资产用于投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