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伟大”的多维解析

来源:学习时报    日期:2018-03-28    浏览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四个伟大”,是当代中国发展最根本、最具时代精神、最能凝聚中国共产党人所有追求的大方向、大智慧、大战略。

文章合为时而著。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与厦门大学张艳涛教授合著的《论“四个伟大”》(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2月出版)从多个维度,系统地论述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如何通过推进“四个伟大”,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该书用了较大篇幅,深入论证了“四个伟大”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主要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救国,第二件大事是兴国,第三件大事是强国。党的十九大又规划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就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系统总结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可以发现,推进“四个伟大”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经验。从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从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伟大梦想”的重要意义;从中国共产党90多年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揭示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意义;从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中,可以揭示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意义。

实践逻辑。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根本路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必须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系统思维,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把“四个伟大”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历史使命;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反复强调要进行好“伟大斗争”;为指导和领导好这一“伟大斗争”,特别强调要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斗争在考验着我们,伟大工程在引领着我们,伟大事业在激励着我们,伟大梦想在感召着我们。

理论逻辑。“四个伟大”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和渊源。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可以揭示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对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意义;“四个伟大”具有各自的内涵和功能,分别回答不同的问题;同时,“四个伟大”又构成一个彼此不可分割、彼此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是“执政主题”,讲的是执政的历史责任,着眼于“干什么”。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执政方略”,讲的是执政所应具有的精神气质、精神气概和精神气度,着眼于“怎么干”。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执政主线”,讲的是执政的主体条件,着眼于“谁来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是“执政目标”,讲的是执政的历史使命,着眼于“干成什么”。只有把“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实现“强起来”的根本路径和基本方略。换句话说,要在“四个伟大”的有机整体中,来揭示实现“强起来”的根本路径和基本方略。“四个伟大”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客观地讲,实现“强起来”,缘于人民基本需求完成了从“生存性需求”向“发展性需求”的转换。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追求。因此,我们应在实现“强起来”中,来理解和把握“四个伟大”,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总之,这是一部导向正确、内容权威、充满哲学思辨的通俗理论读物。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为我们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学习和领会“四个伟大”思想精髓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