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功成不必在我”根植于心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日期:2018-04-12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一张蓝图抓到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为官避事平生耻。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的新任务、新要求、新使命,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拼命干。然而,在一些地方,个别干部将“功成不必在我”异化简单化了,错误地理解为,构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夺取“四个伟大”的成功,大有人在,不必在于“我”的付出多少;表现为在新常态下,不愿担当、不想奉献、不去作为,庸懒散拖、消极怠工,或者只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存在急功近利倾向,不仅不添功,反而添乱甚至阻碍事业发展、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功成不必在我”的深刻内涵,并切实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功成不必在我,要具有长远眼光。思想决定行动,眼光决定未来。一些干部思想僵化、眼光短视,要么满足于守摊子保位子,要么热衷于短平快,缺乏长久规划、长远谋划,导致工作做不好走不远。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特别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克服临时观念、避免短期效应,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利益观、发展观,用长远眼光来观大势、抓大事、成大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固步自封、不目光短浅,不能只关注眼前利益。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始终突出问题导向,以战略眼光全面周到补“短板”、提质效,让发展更有后劲、更有前途、更能持久,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清晰可现、更具有温度、更富有质感。
功成不必在我,要站稳人民立场。角度决定高度,立场决定态度。一些干部之所以异化曲解“功成不必在我”,就是因为找错了角度、站错了立场,不是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只计较个人得失、只追求虚幻的功名利禄。故此,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自觉地站在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走访大落实活动,真正把群众心思摸准,把实际情况摸透、把群众问题解决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扎实办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顺应百姓诉求的各项民生实事。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推进“阳光扶贫”,聚焦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和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确保“一个不掉队”,努力让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功成不必在我,要矢志担当作为。担当作为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检验衡量领导干部的一把标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一些干部将“功成不必在我”等同于消极、怠政、不作为,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浑浑噩噩、疲疲沓沓,缺乏激情、热情、干劲、闯劲,迟滞发展甚至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清角色、摆正位置,以饱满的精神、充足的干劲、改革的魄力勇担当、善作为。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劲、“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进取心、“千斤重担一肩挑”的铁肩膀,做到“干的最主动、抓的最务实、走在最前列”。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建立健全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的,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兑现于现实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长远、履职为民、担当有为,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不断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使各项工作都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而不是昙花一现或满足于自说自话、自我吹嘘、自我感觉良好,从而在历史长河与时代接力中留下光辉一笔、谱写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