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稳中求进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7-08-21 浏览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把稳中求进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将稳中求进从经济领域的工作总基调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并使之成为指导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遵循,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也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活运用和创新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总基调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和改善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趋势下,勇于攻坚克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开辟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稳中求进的重要性,将其上升到做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总要求上来。比如,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由此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正确研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在领导开展经济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对新问题新挑战的总体原则和要求,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
稳中求进首先是在经济工作中要有稳有进,其中稳是大局、是主基调。只有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稳定宏观环境。可以说,稳与进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其中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情况下在重点环节有所作为。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阐释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与整个经济工作的辩证关系,提出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出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确保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复苏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党中央采取的战略方针,突出体现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稳中求进。必须准确把握这种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的变化,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我国迈上更高级发展阶段必须越过的坎。因此,组织经济活动,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注重GDP增长,更要注重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提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既要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也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既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历史耐心。总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对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稳中求进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方法论
不仅做好经济工作需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同样需要稳中求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以来,正是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把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逐步上升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科学方法论。
经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建设紧密相连。首先,经济建设离不开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其他各方面建设,其中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其次,经济建设又为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经济建设稳中有进是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生态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离不开经济建设稳步提升。同样,只有经济建设稳中有进,才能更好地惠及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只有经济建设稳中有进,才能守住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底线,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由此可见,无论是社会建设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做好经济工作,都需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而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更是需要有序推进,不容有失。这就说明,稳中求进既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也是做好社会工作和其他各方面工作的总基调。当然,这里的“稳”,不仅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而且指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这里的“进”,也不仅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而且指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总之,只有通过稳中求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才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守住资源、环境和生态底线,守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底线,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也才能够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稳中求进,妥善处理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对一些重大领域的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稳扎稳打,做到蹄疾而步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永恒主题。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发展是硬道理,解决我国所有问题和矛盾,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当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政治和社会长期稳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稳中求进是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不断深化对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稳中求进重要原则,是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又一次深化。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也走过弯路,如一度出现过所有制关系急于求纯、建设速度急于求快、经济发展急于求进的现象。由于没有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使得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产力遭受破坏、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教训十分深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执政经验、汲取历史教训,善于把握和运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每隔几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现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难发现,这些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断前进,为的就是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求新。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说明,只有正确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才能使党和人民的事业更持久地发展。
把稳中求进提升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凸显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自信与战略定力。我们党始终注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防止出现经济上的大起大落和社会震荡,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投融资、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改革,一些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得到破解。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成就的取得,就是坚持了稳中求进这一治国理政重要原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对我国改革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改革发展各个领域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改革发展思路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全符合我国实际,取得了显著成效。
把稳中求进提升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持、运用和发展。稳中求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稳与进就是这样一对矛盾的关系。稳是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则是事物的发展、一种绝对的运动。同时,稳与进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稳难有进,有进才更稳,稳是更好的进,进是更好的稳,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决不能把稳与进割裂开来,既不能为了稳而碌碌无为,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也不能为了进头脑发热,有损当代、贻害后世。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把握稳与进的关系,在“稳”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进取、有所作为,蹄疾步稳地走好每一步,从而更好地实现“进”的目标。
把稳中求进重要原则贯穿决胜全面小康和实现中国梦全过程
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当前,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已经确立。胜利越是近在眼前,我们越要平心静气,把稳中求进重要原则贯穿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全过程,贯穿决胜全面小康和实现中国梦的全过程,在应对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与挑战的过程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稳中求进。决胜全面小康,绝不是新一轮不注重质量的大干快上,盲目追求速度,片面寻求量的扩张。全面小康的关键是“全面”,本质是“共享”。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发展不可持续的小康、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的小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我们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我们党锻造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强领导核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稳中求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程。要深刻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积极应对国际国内风险挑战,把稳中求进重要原则贯穿治国理政各领域全过程,使之成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遵循,既不能盲目冒进也不要裹足不前,既不能求稳怕乱也不要急功近利,只有始终坚持稳中有进、进中有好,才有可能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时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基础上,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