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精准识人的“火眼金睛”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8-05-15 浏览量: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本意应是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而放在今天来看,周公和王莽代表了两种人,周公忠诚、忍辱负重,典型的“忠贞派”;王莽狡诈、善于隐藏自己,典型的“两面人”。
如何精准识人,古人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经验,战国时的“五视法”,《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六验法”,诸葛亮的“七观法”等等,分别从一个人的日常言谈举止、性格趋向、喜怒哀乐等各个方面分析归纳,在古时选拔人才、任贤用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党高度重视识人选人用人,把干部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考察工作机制、方法措施,为党和国家选拔出了大批的人才,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现实中的“两面人”就为识人选人增加了难度,这部分干部很善于伪装、善于隐藏,台上台下不一样、对上对下不一样、上班下班不一样、圈内圈外不一样。认清“两面人”,需要擦亮识人的“火眼金睛”,洞其内心、察其本质,既看其才、又观其德,既看优点、又观缺点,既看显绩、又观潜绩,既看工作、又观生活,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全面、立体、辩证地考察甄别,识别“庐山真面目”。
把严政治标准这个“硬杠杠”。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考察、选拔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讲政治贯穿干部考察选任各个环节,看政治忠诚,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看政治定力,是否坚定“四个自信”;看政治担当,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看政治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看政治自律,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只有在政治上达标、政治素质过得硬,这样的干部才能放心大胆使用。
把牢实干为优这个“方向盘”。实干是新时代干部最鲜明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干部是否实干,实践是衡量的标准,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近距离观察干部、检验干部。观察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矛盾时,是否敢于改革创新、拍板定案;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敢于坚持正气、坚守立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是否敢于靠前请命、冲锋在前;在荣辱得失上,是否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能干会干肯干、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才是实干型的干部,用这样的干部,才能让扎实干事的干部有信心,让迷茫灰心的干部有方向。
把准群众公认这个“定盘星”。“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干部的德才好不好、实绩怎么样,是个什么样的人,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将民意导向纳入制度化的干部考察考核体系,扩大干部考察的民主性和增加考察的透明度,及时公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工作表现,保障群众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接受群众的监督,依靠群众的慧眼,考察干部圈内圈外、台上台下、八小时内外的表现,全面掌握干部的“亲友圈”“朋友圈”“生活圈”及日常表现,多维度倾听群众的声音,为干部精准“画像”,把一心为民、群众公认、“口碑”好的干部选拔进来。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做到精准识人,言路广则思路开,多角度则视野阔,我们唯有坚持公平公正,坚持一线考察、近距离观察,坚持走群众工作路线,才能练就精准识人的“火眼金睛”,严把选人用人的关口,真正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识出来、用起来,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滚滚洪流。